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99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9篇
丛书文集   140篇
理论方法论   37篇
综合类   157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4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叶扬  张文 《西部论坛》2015,(3):82-90
世界银行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和近年来金融危机、债务危机频发,世界银行治理结构所存在的制度性缺陷显露无遗,相应改革势在必行。但是,由于世界银行具有公共组织与股份公司的双重属性,使得改革方向出现分歧,改革进程推进缓慢。从根本上说,世界银行改革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在减贫等问题上双方存在着合作的基础。中国应积极推进世界银行治理结构改革:首先,必须明确“负责任、有作为的大国”定位,表现出推动改革的积极态度;其次,要紧密围绕“发展”主题,注重长远利益;再次,要加强对世界银行人事安排的参与;最后,要积极构建世界银行框架下发展中国家沟通与合作的正式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42.
后危机时代,国际秩序的变革再一次成为国际关系和世界经济学界热议的话题。本文试图从新自由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以及建构主义等三大国际关系理论出发,探讨促进新时期国际秩序变革的因素。当前的国际秩序具有稳定性、实用性、失衡性、多变性以及区域性等五个特点,而金砖国家的崛起、金融危机的发生、全球治理理念的深入则构成促使国际秩序转变的主要因素。国际秩序变革的方向是进一步增强多边性和民主性,削弱失衡性,但这一过程能否顺利实现还取决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实力的相对变化。  相似文献   
43.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的稳定性影响着这一群体的发展。笔者采取问卷调查方式,根据获得的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人、职业、社交三个方面的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个人因素中的性别、年龄、外出工作年限、技能等因素;职位特征中的每天工作时间、工作单位性质、是否签订劳动合同等因素;社交网络中的是否参加社会组织等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4.
在中国,域名的恶意抢注屡见不鲜,尽管已有几部相关法案和参考办法应运而生,但内容过于简略且不具备实用性,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美国《反域名抢注消费者保护法》的详尽性与合理性,特从一案例出发,将中美两国立法进行对比,提出对中国相关立法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45.
道德采购是指跨国公司对其供应商的生产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以确保产品生产过程对供应国社会和环境产生积极影响的采购形式。道德采购的推广与其独特的推行模式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是分不开的,其实施主要通过内部守则、外部认证和道德标签等形式展开。虽然道德采购有助于全球范围内改善劳工、生态环境和动物福利状况,但是道德采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对道德采购的执行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相似文献   
46.
中国市场化改革就是在不断交锋的理论争议过程中实现渐进制度转型的历史演进过程,目前改革又陷入新一轮“市场化争议”风波和矛盾激化困境。但是,市场是一种无限开放、不断拓展的系统,市场经济是一种广域覆盖的联动体系,对中国来说任何真正的改革都必须是以市场为取向的,要取得改革最终成功,必须实施全域协同推进战略。但由于种种原因,现实中市场化改革进程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目前可以观察到的一个基本事实就是:问题多多、矛盾重重、民怨纷纷的领域恰恰是市场化改革严重滞后、行政性垄断行为泛滥的领域。因此,未来中国改革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市场化大方向,同时注意采取“反落差”推进策略,在滞后的教育、医疗、文化、科技等非物质生产领域寻求新的重大突破,以便为最终完成改革大业奠定构架基础。  相似文献   
47.
经济学的发展:超越"科学化"的羁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金沛 《学术研究》2006,3(1):39-46
从古典经济学诞生之日起,经济学的发展方向问题就不停地困扰着经济学家。本文认为,这一问题在经济学研究中集中体现为对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及其运用后果的理解上。现代经济学的发展日益傲慢地表现出忽视人的价值判断以及其他非经济因素等规范性内涵的趋势,其“科学化”的后果似乎是在加速向混淆目的与手段关系方向的轨道上发展,并假以“科学”的名义来颠覆人的基础性地位——以“科学”取代真理本身终将悲剧性地导致以物取代人。本文指出,由于经济学本身的社科属性,决定了其人本化走向的不可避免性,超越“科学化”而诉求于人的终极关怀才是经济学发展最根本的宗旨。  相似文献   
48.
马克思曾经有过一个六册著作的写作计划,其中第五册《对外贸易》是准备将他的研究成果推进到国际贸易领域。但是,马克思在有生之年没有完成他的写作计划。文章试图在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引进国际贸易的条件,按照马克思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研究国际贸易条件下的资本积累和社会资本再生产。在当代经济里,国际贸易已经成为资本积累的重要途径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重要条件。社会资本通过国际贸易不仅再生产资本本身,而且再生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49.
兴起于20世纪后半期的信息技术在刚刚跨过21世纪的门槛之处就发生了偏转,预示了信息技术大规模创新阶段已悄然离去。信息技术面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资源危机以及生物危机显示了其相当的局限性,其固有的技术指向内容和特定的工程标靶范畴决定了它最终只能是缓解危机而不可能是消除危机。IT后时代的逐步来临,昭示了我们不仅需要一场而且也有能力实现一场新的技术和产业革命。基于解决全球性重大问题的迫切要求以及我国改革开放25年发展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审时度势地提出大力发展生物科技、推动生物产业革命、实施生物经济强国战略,不仅是顺应了当前全球科技、经济发展主导趋势的要求,而且对于解决我国迫在眉睫的生态危机、资源危机,因势利导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彻底转变以及和谐社会的最终建立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并将为21世纪的强国发展之路奠定最为可靠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也必将对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实现伟大复兴发挥关键性的科技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50.
高校专业设置和招生滞后的新制度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专业设置和招生滞后分为朝阳专业和夕阳专业设置及其招生滞后,前是因为高校缺乏调整专业设置及其招生的自主权,后是因为路径依赖和高校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解决对策之一在于扩大高校对朝阳专业设置和招生自主权,同时限制高校对夕阳专业设置和招生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