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3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70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56篇
社会学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汉语大字典》每一字头,凡属《说文》收录者,其释义必先引用《说文》,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在《汉语大字典》的书证系统中尤为重要。由于未能准确把握段书的真实内涵,《汉语大字典》引用的相关书证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义例不符、断章取义、割裂复词、误解虚词、错字衍字等。在考察相关书证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实例的辨析,对各种问题进行分类讨论,纠举谬讹,总结致误之由,为今天语文辞书的编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2.
"观物"是邵雍用来构建其理学体系的术语,得到了他之后两宋理学家的高度重视。因"观物"具有体悟性、识察性与实践性等特质,而具备了审美性、情感性、实践性、超越性等品格,因此,也就内在地决定了"观物"与理学家诗歌创作具有紧密联系。当理学诗人所"观"之"物"为客观实在的景物时,其诗歌因为"观物"之特质而呈现出审美性、情感性等特征;而当他们所"观"之"物"为各种事件、虚拟之哲理或者性理命题时,诗歌便呈现出哲理性、超越性等特征。由此,理学诗表现为类型化的主题与程式化的表达方式。理学诗的这一特质,说明了其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品格。  相似文献   
53.
姜夔的琴歌《古怨》是现存最早的一部琴歌作品也是姜夔作品中唯一一首琴歌作品,此琴歌用的是侧商调,琴歌曲词分为三个部分。此琴歌有着独特的审美特点。琴曲的曲律婉转流美,古雅恬澹,曲辞有着烟雾迷津中的苍茫缥缈,黍离之悲的哀婉凄凉,和野云孤雁的清空洒脱等审美特色。曲调与歌词完美相合,抒发了作者对身世凄凉,世道变迁,家国破碎的感叹。琴歌《古怨》的审美特色反映了姜夔多数作品的风貌。  相似文献   
54.
55.
跨文化研究的三维模式是相对于中西二元论模式而言。在中西二元论模式中,中西文学被看成是两个相互隔离的异质实体,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被简化为A影响B的线性平面关系的研究。跨文化研究的三维模式试图重新审视中西文学的关系,将以往研究中割裂开来的"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作为一个整体过程来看待,考察文学文本或理论从中国古代文化到西方文化再到中国现代文化环形旅行的路线图,以此说明中国对西方理论的接受必然有着自己独特的接受视野,总是那些与中国文化有密切联系的西方理论才更容易被接受,它进入中国现代文化与思想的通道也才更通畅。而在如此的环形之旅中,每一个环节所发生的挪用、移植、转移、改造,都是很正常的现象。跨文化研究三维模式的最终目的是改变文学世界观,从中西二元论转变为世界文化多元论。  相似文献   
56.
对日常生活重要意义的研究根植于欧洲批判理论传统,文化研究和后结构主义都继承了这一视角并对日常生活中的"抵抗"进行了严肃思考."社会性"在此处指未被社会正式接纳的某些因素.以福柯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权力分析、以费斯克为代表的文化研究媒介分析和德赛都的日常生活分析都对抵抗的场所、条件及其效果进行了论述.抵抗的意义不仅在于反抗体制所带来的压迫,还在于它使文化多元性得以彰显,同时也拓展了社会实践的含义,因此抵抗的视角对后现代日常生活来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7.
朱彝尊填词受到曹溶的影响,其宗南宋的词学主张是对曹溶思想的发扬,同时也顺应了当时很多怀有故国之思却又无以言表的汉族士人心理,而张炎所提倡的"清空"说正中他的下怀,传达了他之心中所想,于是张炎的"清空"美学便进入了他的审美视域,他所倡导的"清空"之美恰恰在于"可望而不可即"的思念与想象。  相似文献   
58.
在美国的公共新闻运动中,媒体让普通民众参与媒体政治议程的设置,由民众设置的媒体议程也就是所谓的"民众议程"。"民众议程"不仅没有产生广泛影响,而且还受到了来自新闻界和学术界的诸多批评。"民众议程"本身确实还存在某些缺陷,但这些缺陷并不都是不可弥补的,新闻界、学术界的批评也不都是恰如其分的,它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9.
电视研究是伯明翰学派的重要领域,他们的研究,特别是后期的受众研究,是对美国经验学派长期主导的电视效果研究的一个反驳。伯明翰学派将电视研究纳入一种历史的、社会的和文化的语境来考察,"霸权、意识形态、话语、文本、受众"是该学派电视研究的关键术语,这些术语记载着文化研究者思考电视的深入历程。  相似文献   
60.
一、同一性与差异性我们把目前的历史变革看成是一种静悄悄的伟大的文明转型:一种从超验的同一性整体到分散的差异性整体的过渡。如果说同一性是由西方富有成效地强加给我们的,那么,差异性则是由今天那些已经获得世界在场权利的人民同样富有成效地形成的。同一性,既非无差异的也非中性的。它强调人类精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