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7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5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417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28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顾力刚  方康 《统计与决策》2007,(16):171-173
本文以微软成功的企业生态系统研究为基础,构建了微软企业生态系统,解析了企业生态系统构成,分析了企业生态系统对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32.
文章首先在企业这一层面对物业管理企业创新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探讨了物业管理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三个主要方面,即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最后提出了物业管理企业在创新实践过程中应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3.
组合预测是提高VaR预测表现的有效方法。文章通过研究对VaR组合预测权重加以两类约束(无常数项、无常数项且权重和为1)的意义及其估计的特征,认为权重加以这两种约束有助于体现组合预测的宗旨;权重无约束时VaR组合预测能给出样本内的无偏估计,而加以这两类约束后不能保证该性质成立;当加以约束后估计偏差不大并且其波动性也不大时,也应考虑使用约束,实证研究发现对于无常数项的约束存在估计表现相差不大的情况。  相似文献   
34.
面向区域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华茂 《统计与决策》2007,(14):119-121
循环经济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而区域循环经济更是重点之重。本文在分析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和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总体思路,并根据区域特点设计了几种不同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最后还构思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施战略。  相似文献   
35.
历史唯物主义从"现实的个人"及其实践活动出发探讨自由问题,不仅扬弃了自由的抽象性,使其具有科学的内涵,也揭示了自由本质上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历史是"现实的个人"走向"自由个性"的过程,是"自由个性"的生成过程,还揭示了实现自由的社会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36.
分析了部分普通高校本着为社会培养急需的体育复合型人才的目的,以非传统体育院系模式设置了许多新兴的体育交叉学科,打破了体育学科建设仅属于传统体育院系的基本格局。从学科交叉建设理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普通高校建设体育交叉学科的5种模式,以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37.
服务业正成为北京吸引外国投资的重点。我们通过对北京市服务业外国投资的现状分析,发现存在引资总量不充分、部分引资政策以及利用外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在此提出应从几方面采取相应对策抓住机遇,调整外资流向,促进服务行业合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38.
李京文  任海英 《学术界》2007,19(2):49-59
本文首先论述了艾滋病通过对个体、家庭、地区、产业影响宏观经济的机理,然后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理论为基础,借鉴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的算法来估计艾滋病对人力资本的影响,并用投入产出法对艾滋病对农业和其它产业的间接经济效应作了理论探讨。经过测算,艾滋病将对我国宏观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而目前每年政府的投入尚不能满足防治艾滋病的需要。  相似文献   
39.
冷战后的国家利益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的“意外”终结不仅意味着世界政治进入转型时期,也意味着国家利益的一些传统认识和维护方式发生一些深刻变化。冷战的结束给国家利益的判定带来新的变化,合法性和时间两个变量的影响不断增强。在国家利益的构成要素中,不同层面的利益趋于复合化,经济利益成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软实力”层面的利益受到关注。与此同时,国家利益的维护需要重视国际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博物馆是提供知识并让更多的人获得知识的场所,它也逐渐成为一个地区或国家文明的象征。时代变化导致博物馆功能多样化,博物馆的本质与价值逐渐发生了改变,博物馆的非营利性质已经被广泛认同,但并不等同不可以营利。新博物馆学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开始重视博物馆机构同观众之间双向沟通与关系的改变。文化领域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带来了博物馆市场的繁荣,增加了博物馆的社会性与公共性,在保持其文化民族性的同时,博物馆的国际性日渐凸显。科学技术与新博物馆学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我国与世界各地博物馆的现代化。中国内地博物馆面对融入国家公共文化体系的要求,需要重新思考新形势下的博物馆文化工作应当如何有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