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47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71篇
社会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甲骨文中有“巴”字,其形是“妇女怀孕”之状。谷斌、刘雁二同志不同意此说,认为“巴”字与“巴蛇”有关,“巴”之本义为蛇。“巴”字字形与“蛇”形不类,字义上没有共通之处。《说文解字》对“巴”字的解释有误。殷周时代的“巴人”分三部分,即丹阳巴人、巴子国和夷城巴人。丹阳巴人是甲骨文中的“巴方”。“商榷”一文所论的是“夷城巴人”,而“夷城巴人”不是甲骨文中的“巴方”,而是殷末周初的“虎方”。他们崇拜“虎”,而不是“蛇”。故“商榷”一文所论没有中的。  相似文献   
12.
按照传统的史学,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学者,在涉及人本主义这个论题时,最多都只能追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只有法国学者菲利普·尼摩在古罗马的私法中发现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根源.而时古巴比伦法的分析发现,<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出的立法精神,反映出了明显的人本主义思想,即以法律上的"人"为本,以阿维鲁公民为本,从而探寻了整个人类人本主义思想的起源.  相似文献   
13.
出版史的研究方法应该提倡五点:一、要耐得寂寞;二、要有细功夫;三、所有材料都要仔细推敲。四、必须设法见到原书、书目或原文;五、要从个案做起。通过有关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的一则“定评”可以看出材料推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行政法以国家理论和政治理论为基础.科学发展观是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理论和政治理论.本文认为,要构建中国特色的行政法,当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以权力与权利为核心,实现它们之间的互动与平衡,重构中国行政法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15.
美国考古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隶属于人类学。它之所以没有像欧洲学术传统那样隶属于历史学,似乎是历史的偶然。美国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是土著印第安人,当人们从古代遗址中发现文化遗存的时候,总是自然地把这些遗存和土著印地安人的祖先联系起来。这种学术上的联系最终造就了美国考古学的人类学传统。长期以来,不断有考古学家论证考古学对古代社会的研究应该是人类学的,并且一定会为人类学理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中文古籍数字化的成就与挑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岳占伟 《殷都学刊》2004,(4):100-103
我国古籍可分常规古籍和特殊古籍两大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 ,古籍数字化成为可能并迅速发展。用现代手段整理、开发、保存古籍文献 ,是古籍发展的趋势 ,也是其唯一出路。中文古籍数字化在 2 0世纪后半叶取得了辉煌成就 ,尤其在特殊古籍数字化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随着古籍数字化向纵深发展和用户要求的提高 ,古籍数字化又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Microsoft Office软件在数据处理方面具有十分强大的功能.本文主要探讨如何使用Office办公软件管理研究生招生考试数据.  相似文献   
18.
岳洪彬 《殷都学刊》2010,31(3):17-18
在高本汉(Bernhard Karlgren)关于Alferd F.Pillsbury收藏的中国青铜器的著述中,收录了一件商代青铜罍,器形颇具特色,特记于此。  相似文献   
19.
考古学是研究古老事物的一门学问,20世纪以来有了辉煌的发展。从世界范围来讲,考古学研究有着共同的目标,即复原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过程。由于各个地区的历史背景和走过的道路不同,难免在理论和方法上存在着某些差异,毕竟可以作为相互交流和取长补短的基础。现在准备简单回顾一下中国考古学发展的百年历程,以便为总结过去和遥瞻未来,提供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20.
殷代积年与各王在位年数一直是殷史研究中的难点。史籍中有关各王在位年数之记载互有异同,而积年总数也不相同,有251年、264年、271年、273年等不同说法。殷史年代学中的难点是在对文了、帝乙、帝辛在位年数的推断上。根据周文王在位年数和殷代甲骨卜辞、金文之研究,发现此三王在位年数之和的最低值为65年或66年;对史籍的研究,发现三王在位之和的最高值为 73年或 74年,帝乙、帝辛在位之和为 52年;据“黄组”周祭卜辞研究,确定帝辛在位 31年或32年(含武王伐纣之年)。据此,分别得出了文丁在位22年、帝乙在位20年、帝辛在位31年或32年,殷代积年为273年或274年(含武王代纣之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