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9篇
综合类   2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31.
论学习型组织与教师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知识经济的新环境,学校管理改革是否可以借鉴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本文从学习型组织的内涵出发,立足教师队伍的特点,探讨了构建学习型教师组织以实施新型教师管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32.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的教育思想内容博大精深 ,其学生观、教育方法观和教师观对我们来说 ,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 ,重温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3.
存在主义教育观强调以有思想、有感情的个人为核心 ,主张自己选择 ,自己塑造自己 ,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捍卫个性的教育。这主要体现在 :价值观、知识论、师生关系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几个方面。分析存在主义的教育思想 ,可以为我们今天实施个性化教育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34.
教育救国思想发端于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尽管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单纯依靠发展教育来救国是抓错了根本,不可能达到救国的目的,但是教育救国思想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教育救国论者的教育实践推动了近代中国新式教育体系的建立;他们所焕发和激起的爱国热情仍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其对教育功能的肯定乃至夸大对今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5.
山区乡村由于地域广阔性和分散性的特殊自然特征,使村民小组社区比行政村为单位的乡村社区或政府,更有条件充分发挥“体制外”的社会资本供给公共品的积极性,弥补国家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暂时困境。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村民小组社区供给公共品的积极作用,离不开政府和村级组织在技术、组织、协调、资金等方面的积极支持。  相似文献   
36.
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活动方式以及社会互动关系,对个体的道德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积极的意义看,网络通过传播多元化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信仰,引发道德冲突,促进个体道德思维的发展;通过创造"网络群体",扩大了个体交往的道德环境;通过创设的"虚拟现实"环境,帮助个体进行角色承担的情感体验.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技术也对个体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相似文献   
37.
素质教育与教师权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素质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有些同志认为搞素质教育,就是少一点知识教学,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降低甚至取消教师权威。当然,传统教育的教师权威的确已显现严重的弊端,当前素质教育改革与这种教育权威传统之间有矛盾冲突之处,但绝不能因此忽视教师权威的存在和影响,主观地谈取消和降低。素质教育要改革过去教育的教师权威传统,树立一种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教师权威观。  相似文献   
38.
蔡元培整顿与改革北京大学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是整顿与改革北京大学获得非凡功绩的卓越先驱。他确立北大办学宗旨为研究高深学问而非升官发财的阶梯;遵循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不拘一格延聘教员;屏除京师大学堂封建官僚体制的衙门作风,建立起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体制;改革教学体制,实行选科制,使文理科相互沟通;重视学术研究,倡导组织社团,开展学术活动;改革招生制度,开创女生入大学之先河等等。学习和借鉴蔡元培整顿与改革北京大学的历史经验,既有历史意义,又对我们办好现在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9.
一、国内外对李佳白和尚贤堂的研究现状及其评析在近代传教士研究中,李佳白较少得到学术界的关注,有关尚贤堂的研究也比较少见。顾长声在《从马礼逊到司徒雷登》一书中介绍了李佳白的生平和主要政治观点,并专门介绍了尚贤堂的情况。①对于李佳白,该书认为他开设尚贤堂,是要“把帝国主义文化与封建文化相结合,以建立文化上的反动同盟,企图奴化中国人民”。②王立新在《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一书中也简略地论及李佳白,认为他在中西文化之间取“鉴别吸收”的观点,还探讨了李佳白如何从一个维新变法的鼓吹者演变为封建旧学的辩护士,指出…  相似文献   
40.
德育活动课的分类研究是深化活动课程研究、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项基本课题。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在活动中操作对象的不同,把德育活动课分为:感性实践活动、认知学习活动和游戏娱乐活动。感性实践活动包括参观与调查、公益活动、生产劳动和集体仪式活动;认知学习活动包括讲授活动和讨论活动;游戏娱乐活动包括游戏活动和娱乐活动。在教育实际中,三类德育活动课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单纯地组织一类活动往往不能发挥最佳效果,组织严密的德育活动课经常是以一种活动为主,几类活动结合在一起,在功能上相互补充,在效果上相互促进,从而发挥最大的教育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