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89篇
社会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语义韵是语料库语言学一个重要语言现象,而隶属于新词范畴的流行词则是广受青年群体青睐的词语类型。选取流行词"小XX"结构为着眼点,以语义韵相关理论为依托,借助在CCL语料库和CLIP语料库实证性检索,对结构中形容词"小"的词义虚化机制分析。提出流行词"小XX"结构中"小"在发生形容词词义虚化表象下,其语义韵呈现层次化改变;而语义韵强度提升促成其在现代汉语中得以高频运用。此类探讨不仅有利于对类似流行词结构理解,而且对ESL近义词辨析和二语写作教学选词准确性的提高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62.
在历史上,峇峇娘惹是由明代移居南洋的华人和当地马来人所生的后裔形成的族群,是观察东南亚的语言接触、族群交流和文化融合的绝佳例证。通过史料研究和实地考证相结合,从峇峇娘惹的语言文字、饮食传统、陶瓷用具、服装手艺以及习俗信仰等进行论述,探讨其形成的多方面原因,可以为南洋的文化碰撞与融合,做出条理清晰的描绘和生动形象的举证。  相似文献   
63.
文章对120名大学一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词典使用策略及其与词汇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调查:从总体上看,学习者使用词典首先是查询词义,其次是查询用法;除一项策略使用场合变量外,其余策略与词汇量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64.
如何提高儿童外语教学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学习者的特点和影响其学习过程的因素。从学的角度去探讨教 ,可以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 ,有助于做出正确的教学决策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5.
中国的阴阳思想在6世纪经过朝鲜传入日本,被视为珍贵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天文、历法、中医、占卜等方面。奈良末期,阴阳五行的占卜和道教的念咒活动合为一体并受到日本本土宗教的影响形成了日本独特的阴阳道。平安时期,阴阳道得到高度发展,上升为国家意志为天皇服务并干预着贵族社会的生活,甚至操控着政策的实施。武士阶层抬头以后,阴阳道渐渐失去其原有的光芒,流于世俗。  相似文献   
66.
厨川白村的文艺观在中国颇受推崇但在日本却遭致冷落,反差如此之大乃文化语境相异的文学的不同审美取向所致。厨川白村的文艺观既悖逆日本文学传统,也背离大正文坛趋同的审美取向,从而注定它在日本不可能获得响应和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67.
英汉颜色词在使用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在英语使用颜色词的场合,汉语不一定用颜色词,反之亦然。造成英汉颜色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英汉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所拥有的风俗习惯、民族心理和思维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只要这些差异存在的一天,英汉颜色词的使用便不可能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68.
为了迎接国际学术交流的进一步挑战,规范学术论文作者英文摘要写作,提升广大科技工作者英文文摘的水准,文章从英语语言学知识角度,分析了地矿学者在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对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翻译技巧及策略进行了探讨,从诸多事实中证明好的学术论文英文摘要对于增加期刊和论文的被检索和引用机会,吸引读者,扩大影响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
中国的阴阳思想在6世纪经过朝鲜传入日本,被视为"珍贵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天文、历法、中医、占卜等方面。奈良末期,阴阳五行的占卜和道教的念咒活动合为一体并受到日本本土宗教的影响形成了日本独特的阴阳道。平安时期,阴阳道得到高度发展,上升为国家意志为天皇服务并干预着贵族社会的生活,甚至操控着政策的实施。武士阶层抬头以后,阴阳道渐渐失去其原有的光芒,流于世俗。  相似文献   
70.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82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交际策略使用与语言学习策略使用与性别的相关结果发现:非英语专业女大学生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使用平均值上均高于男大学生,且各项策略的使用频率上女大学生均显著高于男大学生,除了减缩策略两者不是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