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7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96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01.
唯物史观的价值论旨趣就是实践地批判、改造现实世界中阻碍人桎梏人的一切经济政治文化关系,进而在实践进程中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幸福.现实的人就是处在日常生活过程中的人.人们只有通过日常生活才能生存、才能从事其他一切活动.日常生活世界不仅是人们进行一切物质文化活动的基础性领域,也是一切哲学的真正发源地.然而,迄今为止的一个时期以来,在唯物史观的研究中,日渐形成了一种游离于日常生活世界之外的方法论倾向,仿佛日常生活世界是一个与唯物史观无关的纯粹的形而下世界.在此语境下,唯物史观的研究在偏离自身价值论立场的路向上渐行渐远,沦为一种毫无现实问题意识、丧失时代实践意义的纯概念游戏.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条件下,唯物史观的研究转向日常生活世界自有其必然性根据.首先,唯物史观的实践指归与人文关怀,决定了唯物史观的研究不能离开日常生活世界.其次,当下的唯物史观研究欲走出观念论窘境与形而上学窠臼,必须面对并探究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世界的结构性转型及其内在矛盾.再次,当代中国日常生活变迁中凸现出来的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唯物史观的观察、审视、研究、批判等科学性关照.这些构成了唯物史观日常生活转向的辩证法依据与价值论逻辑.  相似文献   
102.
103.
传统形而上学的危机无疑为当代哲学的繁荣开了先声。近现代西方“本体论”学说大体上经历了生存论、科学实在论、语言本体论、社会本体论等多种以旧换新的尝试。这些学说一方面具有“拒斥形而上学”的鲜明特征,但也存在着内在的不彻底性;另一方面也认识到“形而上学”似乎是永远绕不过去的“阴影”,力图开辟新型的“本体论”学说。当代哲学更是呈现出重新肯定“形而上学”,有“本体论”复兴的趋势,当然,现时代的“本体论”之恢复,不再是建立在同一性的思维平台上,而是遵循着合理性、非实体性、变易性、建构性、悖论性等新原则。  相似文献   
104.
马克思主义的求真精神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传播的历程中。马克思主义的求真精神不是抽象的、孤立的意识形式,有着实践支撑和价值取向,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就表现为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不同的历史和实践提出了不同的具有马克思主义求真精神的指导思想,促进了中国改革和发展的进步。马克思主义的求真精神对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们的行为、建立诚信原则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5.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中,政治学是作为最高善的研究学科,而对于伦理学的研究与实现正是走向政治学的完满,因此研究政治学和对伦理学当中的理解是作为行动者而言必不可少的。人在政治生活中,自身的行动是带有对社会上的责任,而就因为人有权力去行动,所以也就带有对行动上的责任。那么如果一个没有责任的人就代表了失去在社会中作为人的权利。然而,责任的形成又是基于人自身的意愿和所作出的选择而决定,所以责任的推演过程就成了责任之如何可能的重要研究问题,同时也是作为行动者必须考虑的一个核心。亚里士多德是最早比较详细分析出人的行为是基于考虑、意愿与选择而走向责任,因此对于了解责任的形成,行动者的行为依据和对后来伦理学的影响,有着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106.
杨阳 《现代妇女》2014,(2):41-41
考察社会正义可从利益主体出发。罗尔斯的精英模式社会正义从理性人预设发展出的差等原则看似符合正当性,但实质上包含善的因素。因此,社会正义原则不能回避正当与善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07.
哲学是关乎生活的层级性思考——关乎"主体性何以可能"的存在论;关乎"绝对主体性是什么"的形而上学;关乎"相对主体性是什么"的形而下学。既有的易学哲学史印证了哲学观念转型与生活方式转型的相应,体现了一般性思路:"形而上者"为"形而下者"奠基,形而上学为形而下学奠基。包括现代新儒学在内的易学哲学均缺失了本源存在视域,只涉及"主体性是什么",没有触及"主体性何以可能"问题,也并未建构完备的现代性易学形而上学、形而下学。易学哲学的当代开展,首须"返源",解构既有的易学形而下学及其相应的形而上学,建构描述主体性所由以挺立的本源存在及其发生机制的存在论;在此基础上"立相",建构关乎现代人类主体性的易学形而下学,以及相应为其奠基的易学形而上学。唯其如此,才能彻底完成易学哲学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08.
马克思哲学辩证法本质上是生活辩证法,其核心要义是围绕着权利而展开的,是对生活主体的生活权利本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则和趋向的历史性解读与本质性把握,具有鲜明的批判性和革命性。马克思生活辩证法以对生活的前提进行批判性地审查为始端,以"劳动—生产"为基源,以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为基础而生成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多领域、多层面交错而构成的生活关系逻辑,构成生活的空间性维度,最后显现为生活形态的阶段性与历史性转换、生活从民族史向人类史转换,形成生活的时间性维度。劳动—生产辩证法、生活关系辩证法和生活历史辩证法构成了马克思生活辩证法的内在逻辑架构。  相似文献   
109.
毛朝晖 《中州学刊》2022,(10):107-113
阳明心学以“成圣”为出发点,以“圣即理”为根本前提,由“心即理”和“致良知”两个命题建立其义理结构。从发生学的视角看,阳明早年的成圣之学由朱子入手,其悟后的义理结构与《孟子》契合。但是,阳明晚年对孟子、朱子都有批判,他认为朱子《大学》改本偏离了孔子的成圣之学,孟子的“集义”功夫论有二元论的嫌疑。为此,他认为有必要批判朱子的《大学章句》,并修正孟子的功夫论,这促成了其晚年恢复《大学》古本的举动及其对《大学》的新诠释。简括言之,阳明心学的建构是由朱子《大学》改本的扬弃而契入《孟子》,再由《孟子》的修正而上溯到《大学》古本,并最终以此作为其经学的奠基与归宿。  相似文献   
110.
正当代社会发展下,两性关系、婚姻家庭存在的问题直接关乎人的自由发展和人的生产。现代男女双方普遍拥有婚恋自由决定权,双方遵循从性爱开始,以爱为起始的原则,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平等。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回到男女双方自身,促进妻子、丈夫在家庭中的共同发展,进而实现婚姻家庭中人的再生产。婚姻作为一种保障性的制度可以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