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7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96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文化认同的世界历史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主客体张力关系,唤起了各个民族国家世界意识的觉醒,由此逐渐地生成了世界历史语境下的文化认同。这个当代世界文明进程中的重大问题,一而再地引起各国学界持续而反复的研究、解读与重新思考。实际上,文化认同不仅是强化民族个性,通过他人确立自性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需获得他人的承认和接纳,进而最终肯定自我、回归自我螺旋式展开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这个进程内在地蕴涵着当代历史主体对世界文明发展的理想价值图式。  相似文献   
62.
执政能力建设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是相互依存、内在统一的,具有良性的互动逻辑。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利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63.
长期以来,关于卢梭的公意存在着广泛的争论,随着经济学理论在政治学领域的运用,人们试图把卢梭的公意理解为经济学中的公共物品.但通过对卢梭文本的详细解读,我们发现把卢梭的公意理解为公共物品是错误的.其原因在于阐释者把经济人的自利硬说成是卢梭的私意或个人意志.自然地,卢梭的公意就成为与"自利"相对立的公共物品.实际上,卢梭的私意并非经济人的自利,而是指一个自然人脱离政治共同体的倾向:卢梭的公意是指公民在一个政治共同体中形成的共同感.  相似文献   
64.
"现实生活"是中国传统哲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维度。在致思路径上,它植根于现实的人与人的生活世界,遵循从生活中找寻和践行真理的方式和原则;在存在形式上,它表征为中国先贤哲人的生命活动和生活方式,体现着他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品位;而在功能价值上,它强调修身养性,旨在通过提升人的自身修为和精神境界而达到"天人合一"目的。哲学必须敞开它的生活维度,始终把自身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中,并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融。  相似文献   
65.
66.
在中国传统礼乐文化背景下的礼乐哲学体系,成型于春秋战国时期哲学思想家们在三代礼乐基础上的理论诠释与重构。概言之,一切以礼乐为研究立场或研究对象的哲学思想,我们都可称之为礼乐哲学。它是中国哲学的精髓所在,生存智慧、人文理性为其基本性质。礼乐哲学的体系建构包括了礼乐自然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道德哲学、伦理美学等诸多方面,而“中和”是其核心概念,贯穿于整个礼乐哲学体系之中。礼乐哲学的发展与演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哲学的。在研究范式上,“点、线、面”的相互交叉与融合是其基本特点。“三礼”及《诗经》《论语》等则是展开礼乐哲学研究的核心和基础性文献。  相似文献   
67.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观念体系。在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存在论逻辑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8.
本文从两个方面对唐君毅《中国哲学原论》"原道篇"中有关僧肇《不真空论》与玄学在物之"有无"问题上会通的观点进行了检讨,认为唐君毅对《不真空论》的主旨存有较为明显的误读、误解。  相似文献   
69.
谢飞 《现代妇女》2014,(1):17-18
麦克斯·缪勒以"无限"解读宗教的起源与本质,从而开启了宗教学研究的先河。纵览历史,人们对"无限"的追问与思考由来已久。在东西方古代文明中,先哲们诉诸的世界本体无一例外地具有"无限"的特性。在宗教的信仰和哲学的理性中,所有的理论建构也往往包涵着"无限"的特质。缪勒将"无限"归结为宗教起源与本质,使得信仰与理性得以在形而上学的意义上合流。  相似文献   
70.
冯兵 《江汉论坛》2012,(5):88-94
朱熹认为"敬"与"和"为礼、乐的价值主体,并在先秦哲学的基础上作了理学式的丰富与发展,将理学与礼学作了有效的融通。而"敬"主要体现为一种工具价值,"和"则为目标价值,二者不仅具有礼乐的情感伦理特性,同时还突显了礼乐实践主"敬"的价值导向。总体看来,礼乐是朱熹沟通天理与人欲、贯通上学与下达的桥梁,其情感伦理的本质属性为朱熹的思想体系增添了温润的气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