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15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628篇
理论方法论   45篇
综合类   813篇
社会学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梅洛-庞蒂的文艺批评常被作为一种开创性的批评典范被引用,并影响了福柯、德勒兹等哲学家介入文艺的角度。而他本身与文学的关系却从不被提及,因其早年所写的小说一直不为人知。半个多世纪来这部小说和作者的双重隐匿,究其原因,与梅洛-庞蒂本人早年的爱情经历有关,也和他的宗教及哲学转变有关。在这部看似是探险小说,实则是围绕着帕斯卡尔的偏离概念展开的道德训诫小说中,偏离所揭示的生存本质和上帝的关系一直是梅洛-庞蒂哲学思考的背景。  相似文献   
42.
江苏“随园菜”与北京“谭家菜”、山东“孔府菜”并称为中国最著名的三大官府菜,其中的“随园菜”得名于江苏历史名人,清代著名散文家、诗人袁枚的饮食文化著作《随园食单》。采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分析《随园食单》中菜品名称的音节数目、组成结构、命名特点等,以挖掘江苏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43.
"家国叙事"是中国电影的民族叙事传统,承袭中国文化中"家国一体化"的理念,在不同时代中呈现出迥异的风貌。中国电影诞生初期,形成民族寓言下的"家国同构"理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家国叙事"发展为政治图景下"国显家隐"的范式。在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浪潮中,家国题材电影形成历史反思与诗意的人性化"家显国隐"书写模式。在新世纪互联网语境以及资本市场的影响下,家国题材电影生发出新形式,并不断更新其美学风格与具象叙事手段,激发出当代电影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4.
张俊之 《东岳论丛》2012,33(4):102-105
二王杂帖是研究二王书法、生平和东晋社会、历史、语言的重要材料.目前所据最好的释文为《全晋文》,但其中有不少误释,如将“写”误释作“高”、“送”误释作“道”、“具”误释作“既”、“处”误释作“不可”等等,从而影响了对杂帖内容的正确解读,对此,本文予以订正.  相似文献   
45.
在现代中国文学中,鲁迅是最早开辟童年母题文学园地的作家,他对上海(包括其他都市)生活与文化的直接介入不仅对现代文学、对现代上海都市文化的发展直接产生了影响,而且切实地促进了中国现代都市母题文学的应运而生与积极发展。鲁迅的文学创作不仅提供了许多人物形象给新文学作家们以启示,而且提供了许多精致、隽永的原型意象给新文学家们作为模仿的范本。从母题角度切入到鲁迅研究,不仅让我们深入地认识到鲁迅文学世界的创造性的资源由来,更可以让我们看到在20世纪中国新文学的发生与发展中,鲁迅的文学创作是如何成为经典。  相似文献   
46.
有关父子关系的创作,自新文学肇始,便常与"启蒙主题"并置。然则,不同历史时期的书写,对"启蒙"的解读也不尽相同。2009年出版的《河岸》,苏童借由"文革"年代的特殊背景,对父子关系进行了深刻阐释。透过亲情伦理与政治伦理的反拨,描绘出扭曲时代下的文化与人性的双重困厄。  相似文献   
47.
美学的存在形态,应当既有纯粹理论的,也有包含理论于事件之中的,后者,往往被美学史和美学研究忽视.美学事件具有极为深远的重要性,从根源上看,一切美学理论均来自美学事件,中国和古希腊文献皆可证明;另一方面,美学自身特性,决定了美学事件的研究是美学研究的根本.美学事件是在实有或虚拟的事件中,包孕着深邃复杂乃至阐释无尽的美学意蕴.这既取决于造成事件发生的动机,来自于情灵摇荡的感性欲求,又贯穿在事件的过程与结果中,经由特定媒介呈现出来.古希腊美学中,诗与哲学之争,导致逻各斯与密索斯分道扬镳,让美学丧失了重要内涵,美学需要以新的思维方式接纳美学事件.美学理论中,需要展现概念性人物的事件性内涵,把美学叙事以新的思维方式纳入其中.在美学事件的研究中,对易于理论化的"话",在"事"中做语境与语用的阐释与悟解,则可令美学思想呈现出其原本具有的复杂意蕴.  相似文献   
48.
丁西林的戏剧带有小说化特征。其作品情节来自小说或者现实生活,没有过度凝聚化处理,以塑造人物为中心,情节性与戏剧冲突相对弱化,背景与时代相连,小说性的叙事性元素突出,或隐或显昭示着作家的存在。丁西林小说化的实验创作塑造了平实又极富魅力的知识分子形象,敏锐地把握了时代精神,同时合理地引导读者观众进行理性思考,戏剧艺术在其手中焕发新生机。  相似文献   
49.
《琼州学院学报》2015,(1):70-73
李白和李颀的诗歌刻画了典型的盛唐名士形象,这些形象既有前代名士的影子,亦有盛唐名士的独特风采。在艺术手法上,李白和李颀都吸收了魏晋风度品评人物的艺术,重视展现人物仪容、风度之美,形神兼备地刻画人物。在风格上,李颀采用史传笔法写人,故重写实;而李白重视主观抒情,故多写意。二者刻画的名士形象艺术上的异同有着深刻的时代和个人因素。  相似文献   
50.
古今公文的表达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现代公文的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而古代公文则以议论、抒情为主。造成古今公文表达方式差异的原因很多,涉及到政治制度、政治与文学的关系以及公文写作者自身等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