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3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4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6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长三角产业同构是一个富有争议性的热点问题,不过长三角地区资源禀赋的相似性带来的长三角内制造业在行业大类层次的同构,却是大家能普遍接受的观点。本文在此基础上,选取了在行业大类层面存在显著同构的代表性行业,然后通过计算它们最近三年的行业权益利润率来研究其绩效,研究结果表明以上行业并没有出现同构带来的应有的过度竞争。本文在最后给出简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32.
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正在引起热议,通过构建包括老龄化率和少儿抚养比的非齐次需求效用模型,分析人口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基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两个维度,利用中国1989—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人口老龄化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老龄化有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而不利于产业结构高级化,控制其他经济、制度和人口变量后,结论仍然稳健有效。  相似文献   
33.
近年来,江苏省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数理推导得出服务贸易的开展可以极大的推动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并利用江苏省2001-2008年的数据进行单整、协整和Granger因果检验,实证分析得出服务进出口对GDP增长的具体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34.
基于企业知识理论的研究视角,研究跨国并购中企业隐性知识有效转移的运行机制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并购双方良好的网络互动机制、健全的学习与创新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及完善的关系协调机制为隐性知识有效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而知识的隐默性与情境嵌入程度、企业知识整合能力、组织间文化相容性,以及转移渠道的多寡和通畅性等因素共同影响隐性知识的转移效果。  相似文献   
35.
在网络经济下,由于企业治理交易费用条件的改变,出现了以业务外包、虚拟企业、战略联盟等非一体化的组织形式取代一体化组织形式的趋势。非一体化组织是一种企业网络组织,在企业网络组织之间的交易既不同于市场交易,也不同于一体化组织的内部交易。而这种企业网络组织治理的形式是一种超契约治理,它依赖于企业网络中关系的结构嵌入,来达到相互协同的目的。以企业网络关系为基础的超契约治理具有一般契约治理所不具有的优势,适应了网络经济发展的要求,从而成为网络经济背景下一种新的企业治理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36.
金融供给不足将直接阻碍农民收入增长,严重影响农业和农村发展,如何解决农户的融资难问题已成为未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任务。使用安徽和江苏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Logit模型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农户借贷资金来源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社会资本变量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关系、农村信用社关系和亲戚关系显著影响农户借贷资金来源,政治关系和邻里关系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农户及家庭特征变量中,文化程度、专业技能、借贷信誉和家庭收入等显著影响借贷资金来源;此外,贷款成本也显著影响农户借贷资金来源,而地区虚拟变量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  相似文献   
37.
文章首先从宏观政策、市场需求及技术条件等方面对苏南地区环保产业集聚的基础和条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产业集聚理论研究环保产业集聚驱动苏南地区转型升级的机理,最后提出苏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38.
文章从开放经济视角出发,运用1985~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方法估计中国经济效率,在此基础上,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具体考察FDI流入对中国经济效率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FDI流入有助于提高东道国产出水平,且这种影响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中国东部地区更为明显,但FDI流入的要素报酬呈比较微弱的递减趋势;FDI流入有助于改善东道国经济效率,且这种影响与地区经济开放度有显著的正向关系,但目前仅在中国东部地区得到显著的经验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39.
进入技术前沿阶段,中国创新机制逐渐转向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依托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庞大的产业链分工体系,以外循环为主的产业分工逐渐向“国内大循环”转换。基于前向联系的生产分解模型,从国家总增加值构成的角度测算分行业的国内增加值份额,实证检验了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对国内分工增加值份额变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显著提高了国内分工增加值份额,在采用动态面板估计与替换解释变量后,结论仍然稳健。国内市场需求扩大和中间品本土创新是两个主要的影响机制。分样本结果显示,“基于科学”和“专业化供应商”行业的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对增加值份额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基于主要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进一步纠偏劳动力市场的配置扭曲,提升体制性科研人才配置效率,优化创新人才资源在地区间、行业间的最优化配置;加快引致高技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技术创新,扩大知识部门的产业规模,强化本土中间品原创性;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特别是在前沿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大规模产业化方面形成竞争优势,旨在在更为广泛的高技术产业中形成以我为主导的国内价值链。  相似文献   
40.
采用木薯淀粉为原料制备可食用膜,并以膜阻隔性能(透湿率、透光率、透油率)为评价指标,研究糊化温度、木薯淀粉用量、CMC添加量、甘油添加量对食用膜性能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法优化木薯淀粉基膜的制膜组分.结果表明,当糊化温度80℃,甘油添加量1%,CMC添加量2%,木薯淀粉用量3%时,木薯淀粉基可食用膜的阻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