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6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02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92.
警察制度是现代国家的重要构件,警察形象是警察制度的组成部分。清末新政是一场以现代国家为取向的改革,警察制度的建立和警察形象的建塑是新政向西方学习的主要成果。因此,警察形象建塑不得不打上现代国家取向的印迹。官方和社会从多方面建塑警察形象,在短短的10年时间里,警察形象发生了本质性变化。这些变化既是新政的结果,也为新政创造了条件,更为警察形象的持续向好,进而为警察制度和现代国家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3.
随着消费文化的日益多元化和深入,青少年群体中的“符号消费”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文章旨在深入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伦理问题及其对青少年价值观和消费行为的影响。符号消费不只限于物质产品的购买,更体现在对品牌、形象和社会地位象征的追求。这种追求往往导致青少年的消费决策偏离理性,忽视真实需求,从而引发伦理问题,如盲目从众、攀比心理的加剧、资源的过度消费以及对个人和社会责任的忽视。这些问题不仅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还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因此,文章着重分析这些伦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目的是促进青少年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和消费行为,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94.
论道德治理     
道德治理是一个哲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道德治理具有阶级性、时代性、层次性和“柔性治理”属性等基本属性,其基本目的是化解社会道德问题、构建社会伦理生态、维护社会良性秩序,其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发展。道德治理现代化主要包括道德治理体系现代化和道德治理能力现代化。道德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包括内容体系、技术保障体系和评价监督体系等的现代化。道德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有: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的制度化民主化、治理机制的协同性、道德治理与法律治理的圆融互动。道德治理具有限度。  相似文献   
95.
志愿组织是推动城市社区多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政主导下的社会治理体系中,作为民间社会力量代表的志愿组织,与政府和基层社区的均衡互动关系是其有效、有序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前提。衡阳市志愿组织在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自身的“自主性”和“嵌入性”,向上接力政府、向下沉入社区,实现了志愿组织赋能社区治理,助推更为进取和多元的社区治理网络的形成。  相似文献   
96.
“列宁青年劳动教育思想”是列宁在带领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对青年劳动教育缺失、青年劳动价值观异化等青年教育问题的匡正与鼎新。科学认识、理解列宁青年劳动教育思想的伦理意蕴之关键在于把握青年劳动教育“以劳育人”的基本特性。在教育与劳动的双维视角中探析列宁青年劳动教育思想蕴含的伦理意旨与价值诉求,唤醒列宁青年劳动教育思想伦理意蕴的当代在场对于复归青年劳动教育在新时代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及接班人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加强我国青年劳动教育工作、推进劳动教育体系建设和机制创新、实现新时代劳动教育总目标具有理论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7.
习近平开放发展思想是对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新时代的发展新思路、新目标、新路径。首先,在发展思路方面实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以人民为中心”转变,从“引进来”向“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转变”,从自力更生向“合作共赢”转变;其次,在发展目标方面,实现了由全方位对外开放向更高水平开放目标提升,由小康社会向现代化强国目标提升;由迈向世界舞台向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目标提升;最后,在发展路径方面,实现了从学习借鉴到创新驱动发展,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全面深化改革发展,从经济特区到“一带一路”发展,从“三句话”到参与全球治理发展。  相似文献   
98.
达米特为了拒斥戴维森超越于认识能力的成真条件意义理论,提出了“理解一个语句的意义在于构造一个语句为真的辩护性条件”的辩护主义意义理论。从“辩护语句为真何以可能”这一先验式问题出发,可以揭示语言意义理解的两种辩护程序:一是证实主义的辩护程序,即构造证实一个语句为真的典范性证明;二是实用主义的辩护程序,即构造接受一个语句为真而衍推出后承的典范性证明。两种辩护程序之间具有协调性、统一性关系。辩护主义意义理论的哲学意蕴在于,构造语句为真的辩护性条件是语言意义理解的先在性条件,以及获得语言意义的理解必须依赖于人的理性能力。  相似文献   
99.
基础课主要讲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律观相关内容,运用经典的诗歌、哲理性语言、经子史集等作为教学素材,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方法之一.经典运用的不同类型具有不同的作用,要成功地运用经典,基础课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人格魅力,还要具备文化素养和创新开拓等自身条件.  相似文献   
100.
中国一年一度的优秀法官评选已成为我国司法界的一件大事。这种评选除了法律技能方面的要求外,更多地还包含着政治伦理、传统美德、感人品德等方面的标准。因此,评选出来的优秀法官身上体现着一种“泛道德化”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和必然的,是有其社会上、文化上的客观原因的。不过,这种现象对中国法治建设也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它对当代中国司法职业化、规范化、形式化要求也存在着不利的影响。如果要发挥我们的各种道德优势又要克服相关的不足,那只有加强相关评选制度和职业运行制度建设,进一步整合我国司法活动中的各种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