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69篇
综合类   95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人"和无产阶级为立场,以"人的解放"为主题,以实现"人的解放"的生产实践活动为主线,通过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实践活动,实现了由"生产逻辑"向"资本逻辑"的逻辑转变,揭示了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现实力量和现实路径,指出无产阶级只有消灭自身才能实现"人类的解放",从而实现了主观与客观、哲学与现实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与立场之间存在一种辩证法。  相似文献   
102.
马克思主义关于城乡关系的理论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内容:第一,城乡对立统一论;第二,城乡关系变迁论;第三,城乡融合论。研究和梳理马克思主义的城乡观对当下我国出现的空心村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一,农村空心化是城乡关系演变过程中城乡分离与对立的必然产物;第二,城乡统筹是解决农村空心化的根本途径;第三,打破城乡壁垒,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是最终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3.
随着网络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形式,在我国的民主政治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已然成为政治参与的一种主要形式。当代大学生在互联网用户中所占比重较大,大学生以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积极的政治参与意识成为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好比一把双刃剑,有其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面,在推动民主政治建设,对政府工作起着监督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而面对这些问题,社会、学校以及学生自身都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使网络政治参与能够真正地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04.
《江西社会科学》2017,(6):142-151
竞赛活动是中央苏区动员民众极有力度和效度的载体之一。中央苏区的竞赛活动并非自发形成,其有着独特的内在结构和运行机制,主要由四大系统要素相互统一而成:竞赛目标上现实导向和理想情怀的统一、竞赛主体上典型示范与群众参与的统一、竞赛动力上氛围营造与压力传导的统一、竞赛保障上整肃队伍和改进作风的统一。在中央苏区的大多数时期,竞赛活动不断磨合调适,更有效地契合了中央苏区的时局氛围,激发了苏区民众斗志,集聚放大了苏区革命能量,使竞赛活动成为保障革命中心任务发动和完成的有效利器。  相似文献   
105.
邓小平在苏区时期领导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把理想信念深深刻在脑中。虽经历了人生的"第一落",邓小平仍然心系群众,为民解忧,把为民服务深深烙在心里;主编《红星》报,把实干紧紧落实在手上;纠正"肃反运动"中的左倾错误,把责任稳稳扛在肩上;惩腐倡廉,两袖清风,把名利地位远远抛在身后:彰显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形象。  相似文献   
106.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关系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发展。因一些主客观的原因使大学生产生中心、孤僻、自卑、自负交往心理障碍,要通过认识交往的重要性、提高交往技巧和开展心理咨询等方法帮助其处理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07.
从时代性和阶段性两个维度分析和探讨理想信念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在理论上可以拓展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的范域,在实践上可以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所谓时代性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理想信念教育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所谓阶段性是指基于受教育者个体的心智发展水平,理想信念教育又呈现出层次性的成长特质。  相似文献   
108.
苏区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史上的一座丰碑,蕴涵着以人为本"为了人民"的价值取向、"依靠人民"的工作路线和"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目标追求三个维度。考察苏区精神的以人为本之维,对于深刻理解苏区精神的内涵,并在当代更好地将苏区精神发扬光大具有切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为什么要纳入”“纳入什么”“何以能纳入”等理论与现实问题构成论题的基本问题。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具有共生性。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  相似文献   
110.
作者重读《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后,在肯定其伟大的时代意义和历史进步性的同时,基于当今的时代条件,以今人的视角,做出了一些新的思考,并从“没有法的约束,善良的人也会在激情中施恶”、“漠视法的民主易流于‘多数人的纂政'”、“专制的旧制度教给人民专制的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