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55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173篇
社会学   19篇
统计学   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本文从对当代女作家徐坤的小说<厨房>的解读中,分析当代中国女性解放面临的家庭困境和社会困境,探讨了解决女性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矛盾冲突的出路,认为女性解放最理想和最终的出路是男女两性共同建构平等和谐的两性世界.  相似文献   
32.
文化间性作为社会学的概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但是在设计领域对其重视和应用却不尽人意。从设计的角度理解,文化间性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多元文化的组合与重构.是一种和而不同的文化现象。运用到设计中,更多是指将设计对象的文化特征进一步的凸显。然而文化的凸显并不是符号的堆砌.也不是传统元素的重复应用,而是求同存异彰显民族特性,弘扬民族文化,凸显民族气质。  相似文献   
33.
中式英语是中国英语学习者运用英语时出现的一种普遍现象 ,汉译英中的这一现象是其中之一。本文从汉英语义结构的角度分析汉译英中的中式英语现象 ,认为这是由于译者未充分理解汉英两种语言的语义结构和汉语 (母语 )负面转移所导致 ,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4.
王辉 《现代交际》2011,(1):71-71
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中国的佛像雕塑艺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很多出土的文物中的雕像造型生动优美,神采奕奕,这表明中国古代的雕像已经具有很悠久的历史。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古代的佛像艺术有了很大的推动,并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佛像雕塑艺术宝库。对中国传统雕塑产生极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内容上由以表现人和动物为主题,变为着重表现佛、菩萨的宗教信仰崇拜;在技巧上由简明质朴发展到了精巧圆熟;在风格上由雄伟、挺秀转为庄严、富丽。  相似文献   
35.
翻译理解的哲学解释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见、效果历史、视界融合是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的三大原则。翻译活动中出现的成见的限度、理解不可还原对象、理解不可穷尽对象等问题,可以从哲学解释学的原则与范式中找到解答方法。这样,可以促进翻译活动的动态操作性,并解释传统翻译观中难以解决的种种矛盾。  相似文献   
36.
单亲家庭隔代教育的心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隔代教育下的单亲儿童由于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加上祖辈老人教育方式不当,容易产生自卑、冷漠、逆反等心理问题,这既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又给社会进步带来了新的隐患。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由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关键是运用心理学知识,因势利导,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尊重其人格,激励其自信,使他们能和同龄人一样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7.
翻译学的研究和翻译学科的建构一直是我国译学界所关心的两个重要问题。理论体系不仅是学科发展成熟的标志,而且关系到学科的内容全局。然而,学术界对体系在翻译学科建设中的作用仍认识不足,本文就理论体系在翻译学科建设中所起到的指导意义提出个人若干看法。  相似文献   
38.
从开篇出新、题解创新、制名新异、暗驳陈说等几个方面阐述王雱《南华真经新传》的创新层面,并以严谨的逻辑思路剖析了王雱在政治历史使命下对《庄子》道儒圆通、一道德、性释政治等几个方面的深层次创新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39.
中国古代律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其历史也就是三分损益出现及其后为解决黄钟不能还原和不能旋宫转调问题,进行漫长探索的历史。  相似文献   
40.
中国的理想社会与小康思想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中国历史上的理想社会模式的诠释,揭示出小康社会思想的理论渊源及历史发展轨迹,从而揭示出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科学性、严谨性及其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