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3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49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1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王朝摹仿汉晋制度,根据政治形势偶设的相国和丞相,多选皇帝的同族宗室成员担任。宗室就任相国或丞相的背景大相径庭,授予相国可视为立储的先兆和准备,旨在提升皇太子的声威和权势,削减游牧行国时代兄终弟及制的影响。丞相的选任则根据政局需要进行。北魏多以宗室担任相国和丞相,与拓跋的传统习俗和特殊统治结构有关,透射出北魏皇族政治之特质。  相似文献   
32.
《周南·关雎》释义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雎>是<诗经·国风·周南>首篇,关于它的解释,历来说法很多.对各家观点加以认真梳理,认为这是一首反映贵族阶层爱情婚姻观念的诗篇,是奴隶主贵族阶级所追求的理想婚姻.  相似文献   
33.
汉代是中国古代军事后勤发展史上的丰碑,它系统继承前代的军事后勤思想,又在大一统的帝国体制下,将其全面推向极致,最终成为古典军事理论的典型代表。汉代的军事后勤思想源于长期艰苦的战争实践,植根于务实进取的精神土壤,是中华兵学的瑰宝。汉代军事后勤思想具有独特的时代特征,在战略层面上可归结为四点:重视战略储备,提倡举国体制,讲求长久效益,注重后方保障。这些思想元素贯穿于汉代的军事活动,对于国防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4.
东魏、北齐时期,国家承袭北魏末年的制度,仍然设置征讨都督。当时国家设置的征讨都督是以大都督为称号的。这些征讨都督已经不是兼领职,而是独立的职官。国家设置征讨都督而向其授节,也不是固定的制度。为适应征讨作战的需要,国家还设置了受军事统帅统领的征讨都督。东魏、北齐征讨都督在军事行动中与行台也有很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5.
英明神武的拓跋力微是鲜卑历史上的杰出领袖,他结束了始自圣武帝晚期的内乱,团结部盟成员,巩固王权,开创了具有转折意义的盛乐时代,积极推进本部族的文明进程,为日后入主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鉴于他的丰功伟绩,北魏开国后追尊始祖神元帝的称号,使其稳坐太庙之首,接受臣民的朝拜。神化力微是拓跋祖先崇拜的高度概括,具体表现在宗教信仰、族群建构、身份归属和政治认同诸方面,深刻地影响北魏政坛与社会。拓跋鲜卑的神元崇拜具有本民族鲜明的特色,有别于其他东北亚种群,是研究拓跋发展史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36.
20世纪以来,新出土史料大量发现,特别是秦公牍文书的陆续出土,为秦地方官制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那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里耶秦简为中心,结合传统文献,对秦地方官吏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考察,分别从其名称、内涵、功用等不同方面进行考证和论述.补充和纠正了传统文献中有关秦地方官制的一些记载,可以进一步探寻到里耶秦简对于研究秦地方官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37.
2007年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六)》又公布了许多重要的先秦文献,但其中的文字不易索解。笔者对其中的两个疑难字词作了进一步的考释,把《平王与王子木》中的"兴"改释为"酸";把《天子建州》的"兴"改释为"绳",并对其中涉及的相关问题做了进一步疏解。  相似文献   
38.
《周礼》中国家实施的各种考核措施统称为“官计”。官计文书是考核制度运行的有效载体,其写作、传递和管理程序都已经标准化、制度化。出土的秦汉简牍中的相关记录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考核制度是战国时期官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保障国家行政体系高效运行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对中国古代文官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北朝的尚书祠部是隋唐礼部的前身,它仿自魏晋南朝,经自身整合改造后又为后世所沿袭。北魏祠部与仪曹始终并行,共同担负国家仪礼事务,后来祠部尚书例与尚书右仆射通职。北齐祠部成为尚书省唯一的仪礼机关。北朝祠部已经初具日后礼部的职能。北朝甚重祠部官员的人选,通常青睐具有良好素养的士族子弟。  相似文献   
40.
纵观两汉400余年历史,女子再嫁现象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在这些再嫁的女子中,既有身份高贵的社会上层,亦有出身卑微的百姓平民,可见此时的女子再嫁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就这些再嫁女子当时所属的婚姻状态而言,可将其分为离婚再嫁、夫死再嫁以及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再嫁等三类。汉代已婚女子能够相对自由地选择再嫁固然离不开当时女子在经济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其所拥有的较高社会地位,然而,家长态度、国家政策乃至当时的社会风气等因素亦不可小觑。同时也应看到,虽然汉代女子在再嫁问题上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但"一醮不改"的观念正逐渐成为束缚已婚女子的精神枷锁,而宽松的社会环境亦渐趋为"三从四德"的社会思潮所吞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