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25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121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青年学生道德教育问题做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提出,加强青年学生道德教育要以崇高的理想信念作为核心;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基础;要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作为基本内容,并特别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堂、高校校园文化熏染作用、新媒体的育人传播渠道、青年学生的道德实践等道德培育路径。深入学习、把握习近平关于青年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论述、对于新时期加强青年学生道德建设、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2.
干部交流制度是深化干部领导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制度保证,不仅在实践中得到了巨大发展,更在党的政策文件中得到了制度化确认。深入分析干部交流制度所蕴含的深刻内在逻辑,有着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历史的视角梳理了干部交流制度的演变历程,并从政治、行政、经济社会等层面探讨了干部交流制度的内在逻辑。在政治层面:干部交流是实现政治激励、惩戒、考察、培养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关键一招;在行政层面:干部交流有助于优化领导班子组织结构,有助于创新党政系统管理方式,有助于提升党政系统执政效率;在经济社会层面:干部交流有助于推动地区经济增长,有助于加强地区民生保障。  相似文献   
103.
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恐怖主义日益成为影响国际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通过剖析这些恐怖主义组织的活动现状及其特点,可以发现中亚恐怖主义滋生蔓延的根源,它是各种民族、宗教、地缘、经济、大国势力争夺等内外因素交织碰撞的产物,短期内难以彻底解决。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中亚恐怖主义活动的产生原因,提出了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4.
为激发和调动"经济人"趋利求富的欲望和动机,使国家和人民尽快脱贫致富,邓小平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大政策",其思想的着眼点在于效率;邓小平将"共同富裕"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之一,并作为最终的价值旨归,其思想的重心无疑是公平。"先富"和效率只是手段和策略;"共富"和公平才是目的和归宿。在中国目前"先富"与"共富"远非完全和谐、甚至出现严重的贫富差距的背景下,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深化分配制度的改革,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十七大的这些提法是对邓小平"先富"与"后富"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体现了在新时期实现"效率和公平"和谐统一的必然逻辑。  相似文献   
105.
对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民工问题非常重视,特别提出要解决好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当前形势下,新生代农民工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让其市民化的问题。因此,必须充分认识解决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尽快制定和完善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各项制度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6.
政治合法性关系到执政党执政地位的稳固与政治秩序的安定.十月革命后,列宁十分重视政治合法性基础的建构.在他看来,共产党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建构意识形态基础,在民主的基础上建构政治制度基础,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构绩效基础,才能巩固和夯实执政党执政合法性基础,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相似文献   
107.
陈东利  邵龙宝 《兰州学刊》2011,(11):49-52,109
慈善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事业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目前我国慈善事业本身存在诸多的问题,与慈善文化不无关系。发展慈善事业需要"人文关怀"的社会环境,亟须慈善文化的建设。现代中国慈善文化存在着诸多困境,诸如官办慈善色彩浓厚、公民慈善理念匮乏、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富伦理缺失等。笔者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思想渊源、社会观念等等层面做了原因探析。  相似文献   
108.
马克思恩格斯对空间有着深刻的洞见,在他们的空间分析视域中,每一种生产方式都有其特定的空间生产样态,资本主义亦不例外。与前资本主义时代相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人类空间生产的巨大变革,这种变革不仅体现于地理-物理空间的扩大,更关涉社会-经济空间的拓展和文化-心理空间的变迁,三者辩证统一于资本主义的空间生产过程中,这些探讨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当代人类的空间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9.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需要、人的社会关系、人的个性以及人的能力发展几个方面。马克思"世界交往"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高度饿关联性:"世界交往"才能保存和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须的生产力;只有"世界交往"才能获得利用全球全面的生产能力;"总体的人"和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存在和生成离不开"世界交往";"世界交往"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全面的依存关系和全面丰富的社会关系;"世界交往"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0.
马克思的空间阐释学有四重基本向度,分别是:“存在的空间”“物质的空间”“资本的空间”和“反叛的空间”。其中,“存在的空间”旨在呈现存在与空间的本质关联,在马克思关于存在的思考中,已经渗透了关于“位置”与“安放”的空间自觉;“物质的空间”关涉对空间本质的思考,它是与“精神的空间”相对的,代表了马克思对于空间一种新的唯物主义阐释;“资本的空间”关涉马克思对所在时代经验结构中的空间性的思考,旨在呈现资本时代“空间崛起”的动力学机制;“反叛的空间”是对空间拜物教及其导致的各种空间异化的反叛,探寻扬弃空间的资本化的空间实践的可能路径。马克思的空间阐释学虽然是围绕“资本”或“资本主义”的运行过程展开的,但本质上呈现的是一种反资本的空间阐释学立场。四重向度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其中,“物质的空间”是“存在的空间”的逻辑推进,“资本的空间”是作为“存在的空间”的一种具体的空间构型,“反叛的空间”既是对“资本的空间”的一种解构,同时又指向一种新的“存在的空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