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25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121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党的十八大特别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强调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进行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新的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身作则、雷厉风行,作出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2013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要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本文梳理了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研究过程,并与现实实践相结合思考其前沿问题,为关于这一理论的研究和现实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国外主要政党加强权力监督制约的探索与实践主要包括:健全权力的法律规制,加强对权力的约束;完善制度,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注重分权制衡,规范权力运行;接受反对党的监督,约束权力的行使;开放社会监督,增强对权力监督的效应,它对中国共产党当前加强对执政权力的监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3.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发展壮大的根源之一。毛泽东虽然没有提出明确的学习型政党概念,但他对"学习"理论的阐述和实践十分深刻。尤其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有效结合个人与组织学习,通过建立学习制度及学习组织机构,积极开展学习竞赛,形成实事求是的学风,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54.
《历史与阶级意识》是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路程中的一个重要路标。而作为"马克思主义学徒期"的卢卡奇对"自然"概念的分析则具有多重背景支撑。资本主义物化状况对人类生存意义的消蚀以及匈牙利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状况构成了"自然"概念的现实基础。而"自然"概念也是卢卡奇庞杂思想的理论显现,相较于庸俗马克思主义的机械式理解,卢卡奇对马克思自然观的认知则是革命乌托邦主义的。康德的"自在之物"则为卢卡奇的"自然"概念提供了理论与现实的双重支援,而黑格尔的"第二自然"则奠基了卢卡奇"自然"概念的理论底色。这种历史与理论背景的双重揭示将为进一步敞开卢卡奇的"自然"概念准备了背景性前提。  相似文献   
55.
56.
57.
对"身体"的关注有着深远的知识论传统,"身体"是全部感性经验的基础,作为一种社会构造物,"身体"是社会过程内在化的载体。马克思明确提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身体生产理论",并为辩证地理解身体实践提供了丰富的概念体系。这些概念分为三类:一是"劳动者"与"劳动力",马克思将二者的区分作为身体探讨的逻辑起点;二是"异化劳动",马克思呈现了"异化劳动"下的身体困境,这种身体困境体现为身体的四重境遇:"被动的身体"、"分裂的身体"、"被剥夺的身体"和"匮乏的身体";三是"可变资本",马克思将雇佣工人的身体生产纳入到可变资本的循环中,劳动者在可变资本循环中的角色在"交换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中转换。哈维将政治身体的生产作为理解当代身体实践的重要方面,并尝试呈现当代身体政治的历史地理性:当代知识论层面的身体转向不仅是"复兴",更是"重建",这种身体实践是与全球化进程并行的,并与新左派的政治行动深刻关联在一起,呈现了一种替代性方案的可能性。此外,当代身体实践与生态话语交织在一起,尝试在更大的范围内建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在这种共生中推进身体实践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58.
在转型与变革中,中国正在开启一个新的时代——“双创”时代。“双创”既是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动能,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实践性的特征决定了应将“双创”纳入其视野中,并不断深化对“双创”的认识。通过对“双创”的概念和本质、“大众”群体在“双创”中的地位和作用、“供给侧”改革与“双创”的关系、“双创”在促进社会公平中的作用、文化建设对“双创”的引领等六个方面的理论思考,进而使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地指导“双创”实践。在将“双创”纳入马克思主义视野中,还需要坚持历史与现实逻辑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知行合一的方法论来指导“双创”。因此,将“双创”纳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视野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9.
《太平经》从“三统”论出发,赋予道、德、仁宇宙永恒法则的义涵,为实在法确立了正当性基础;从阴阳理论和“贵生”“乐生”思想出发,指出刑罚在本质上是一种“恶”,不过基于现实的需要,刑罚的运用不可避免,关键是要遵循必要原则、罪刑相应原则以及不得连坐原则;从报应论与神判论出发,强调枉法裁判、滥施刑罚的执法者在现实社会中纵然能够逃过法律的处罚,但终究无法逃脱减寿乃至子孙遭殃的报应,而且死去以后,其亡魂仍须入土府接受阴神的审判,由此完善了正义的实现机制。《太平经》的法哲学思想带有道教教义的鲜明印记,从一个侧面呈现了中国传统法思想的内蕴。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