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9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5 毫秒
71.
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野生黑熊种群生存力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黑熊种群的相关参数,借助旋涡软件(vortex 8.41),对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野生黑熊的种群动态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没有近亲繁殖、食物歉收和人类诱捕等灾害影响的情况下,九顶山黑熊种群数量100年内稳步增长:而在加入近亲繁殖和灾害等因素时,种群数量下降,其中人为诱捕是致黑熊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性建议.  相似文献   
72.
生活型是植物对综合生境长期适应的结果,由于水热组合的不同,陆地植物群落生活型谱存在明显的地带性分异规律.一定群落的生活型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比较不同群落的生活型谱,就可以发现群落环境之间的差异.对植物群落生活型谱进行数量分类,实现了生活型谱从定性到定量的研究,有利于对生活型更深入地研究,具有很大潜力.植物生活型分类系统有许多种,其中大多数学者普遍使用Raunkiaer生活型分类系统,针对具体区域植被的不同特征,不少学者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修订和补充.近几年,暖温带植物生活型研究相对较多.地质时期植物生活型的重建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目的旨在促进陆地植物群落生活型和生活型谱研究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73.
无限自古至今是一个引起争议的哲学概念。本文先阐释亚里士多德对无限进行研究时所面临的问题,然后分析亚里士多德对无限的认识。我们会发现亚氏认为没有现实的无限存在,它只可能是潜在的存在,甚至连对它的认识都不可能。  相似文献   
74.
本文就中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了透视 ,分别就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形式、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 ,培养目标 ,实施途径以及领导、组织、评估体系进行了比较 ;分析了中美两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和特性 ,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进而探索了中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及对改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75.
热力学原理是讨论物质溶解度的有效方法之一.运用热力学原理对一定条件下卤化银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化规律进行了解释,分析了引起卤化银在水中溶解度发生变化的各种因素,说明使卤化银在水中的溶解度由氟化银到碘化银依次减小的最主要因素不是离子极化,而是卤素离子水化能.  相似文献   
76.
《酷吏列传》是司马迁采用专题形式深刻反映汉代统治者实行严刑峻法以加强中央集权的史传杰作。传中记载了十多个酷吏 ,对于酷吏的为人为政以及酷吏制产生的必然性和它造成的负面影响给予了客观公正的评述 ,否定了酷吏奸猾、媚上、凶残、骄恣等恶行劣迹 ,也肯定了他们廉洁、任侠、尽忠职守、执法不避贵戚等好的品行 ,可谓是非分明 ,褒贬得当。至于那种认为司马迁全盘否定酷吏及酷吏制的传统观点 ,我们对之应认真加以辩正。  相似文献   
77.
对社会主义内部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历史认识大致分为两条道路即苏维埃式道路和中国式道路,江泽民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这种认识。按照否定之否定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内部资本主义经济成分最终要为社会主义经济成分所代替。  相似文献   
78.
基于对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现实思考,毛泽东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提出放权的思想,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这一思想。今天,重温他们经济体制改革的放权思想,探索我党经济改革思想的发展脉络,有利于我们认识和把握当前党的经济体制改革政策。  相似文献   
79.
西方理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为不同形式,但其关注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并对其进行理性思维的科学精神却从未间断,分析考察西方理性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特点,从中找出合理的因素并得出有益的启示,这正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和手段。  相似文献   
80.
本文是罗庸先生为西南联大中文系学生讲授唐宋文学研究课的记录稿 ,罗先生对唐代传奇文、俗讲及其它俗文学、曲子词等三种新文体的得名、起源、与其它文学形式之关系以及其对于推动文学发展进步之特殊意义和影响等作了深入的探讨 ,资料丰富 ,论证翔实 ,切实体现其不尚空言、力戒虚泛的治学态度和另辟蹊径、注重创新的学术眼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