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5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13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379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2012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5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293篇
  2006年   286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8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明末清初著名词人薛琼一生随夫隐逸于无锡东乡的鹅湖镇。其诗词典雅,幽美,大量描写了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与赞美,然而流存的薛琼的资料甚少,只能通过其家人的部分记录来研究薛琼。  相似文献   
72.
73.
明人曹学佺编撰的《蜀中名胜记》保存了大量巴蜀文献,但由于编撰时间仓促,他对于一些材料的审核不够精细,故书中存在一些讹误之处。本文就其中四则比较典型的讹误辨正于此:卷八误将崔公辅诗句为李渭作,卷十五误以岑参嵩阳南溪别业为叙州南溪县别业,卷十七误以为白居易诗《涂山寺独游》中的"涂山寺"在巴县涂山,卷二十九误以李峤父李镇恶梓州事迹为苏味道父苏荣事迹。  相似文献   
74.
杨霞 《管理科学文摘》2010,(29):222-223
本文从南充直销行业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制约南充直销行业发展的因素,并结合实际,从优化南充直销行业市场环境、加强南充直销市场的有效监管以及注重直销人员的培训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5.
文章结合人口变化的空间和属性两个基本特征,充分利用CA和AR模型的优点,构建了用于模拟人口增长的CA-AR模型.对成都市主城区作实证研究.以1991年~2004年的人口统计数据为基础估计模型参数,并用2005年的人口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此模型较好地解决了在人口增长模拟中人口数量的时间序列变化和空间相互影响相结合的问题.使人口增长模拟更符合实际情况,预测精度较高,为城市规划、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等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6.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明显改善并取得了迅速发展,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崛起极大地触动了美国的神经,并引起了种种猜测和分析.本文在对近年来中国东盟以及美国东盟经贸关系初步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这种"崛起"对美国的潜在影响以及美国方面的态度和看法.  相似文献   
77.
法庆起义是北魏延昌年间由冀州僧人法庆领导的一次沙门暴乱,因其自号"大乘",也称"大乘起义"。学界一般认为法庆大乘起义是弥勒信仰组织的暴动,对"大乘"一词的意义多从教派以及与小乘佛教相对的大乘观念来理解。但是从当时流行的佛教思想及经典背景来看,其自号"大乘"及起义的理论依据是直接来源于当时流行的《大般涅槃经》,与弥勒信仰无关联。  相似文献   
78.
女冠和女冠诗人是唐代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李季兰作为一名女冠诗人,毋庸置疑,也成为人们褒贬评论的 对象。她虽然存诗不多,但这些为数不多的诗歌是她整个人生的写照,从这些诗歌中可以看到李季兰的人生历程中对道教思 想文化的吸收与冲击,同时也可以看到她的凡人-女仙-凡人心路历程,从而为我们展现一个具有生命的李季兰形象。  相似文献   
79.
中国现代文学的"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作为长期存在的两种研究向度在近年来却遭遇危机.以延安文学"政治决定论"的形成为例延安文学"政治决定论"的形成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政治反映论"和"纯文学"积弊的结果,其出现的合理性在于其对"政治反映论"的批判性,但其理论基础和研究格局的偏狭,以及对延安文学作品超越价值的压抑,使其成为延安文学研究中新的意识形态.延安文学"政治决定论"形成过程反映出中国现代文学"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出现隔离的本质对"文学性"理解的偏至.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需要从"价值论"向"发生论"的转变中获得自身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0.
1894年甲午海战后,丁汝昌关于这场战争的战报与实际战况存在很大差距。除了客观因素外,丁汝昌的主观谎报是最主要的原因。表面上看,丁汝昌的谎报是他为了保住职位的虚夸,而在本质上却反映了当时“轻日”思想和“保船制敌”路线的矛盾和北洋舰队高级将领集体对清政府的欺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