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0篇
  免费   42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10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720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40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92.
93.
理性化公共行政参与是参与主客体“依存张力”与“非离散性”之交互取向过程.“依存张力”与“非离散性”在内涵上规定了参与主客体交互的整体表征,在外延上划定了参与过程性内容的边际,也体现了政府与社会这对行政生态关联在“公共性”校导下维持和谐一致的公共生活.“依存张力”与“非离散性”作为公共行政参与理性化范式,既是政府与社会共谋理性需求之结果,也是公共行政“善”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公共行政参与主客体“依存张力”与“非离散性”交互取向,实质是公共行政“善”的演绎,表明公共行政参与是实现公共行政“善”的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径.为此,从制度化层面增加公共行政参与强度,乃为现实之需要.  相似文献   
94.
在互联网对社会的渗透日益深入且全面的今天,青年通过网络参与社会治理已经成为时代趋势。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治理过程中,青年借助网络工具自发组织起来,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实现了从以前在官方组织引导下通过传统途径参与到主动运用互联网平台自发组织参与的创新。当前,青年在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专项管理缺失、社会信任度不高、发展性供给保障不足等问题。伴随网络时代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青年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激发青年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需要从完善专项管理、转变观念态度、增强资源供给三个方面寻求破困之道,从而助力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95.
学术界对术语第二语言与外语的理解和使用一直比较混乱,导致两者的界定困难和误区。区别和界定第二语言和外语经历了从广义到狭义的发展过程,目标语环境的有无是第二语言和外语的本质区别,也是界定两者的基本依据,在目标语言环境下学习的非本族语是第二语言,而在非目标语环境下学习的非本族语是外语。在此基础上,本文阐述了语言地位、学习模式、语言水平等不能作为界定依据的理由。  相似文献   
96.
潜规则是一个盛行于社会各个领域的特殊文化现象,其产生很大程度源于官僚体系高度集权导致的正式制度脱缰,而传统文化中的畸形化也为潜规则的盛行提供了文化基础.长期隐而不发却大行其道的高校性骚扰是潜规则在高校的延伸,嵌于正式规则和传统文化当中,严重危害高校女生的身心健康,阻碍平安法治校园的建设,破坏社会公平正义.以潜规则为独特视角,发掘高校性骚扰滋生蔓延的深层原因在于高度集权的官僚体系、组织结构氛围及中庸文化三者的融合碰撞导致的明规则缺位,提出治理高校性骚扰关键在于以法祛"潜",依法治"性骚扰".  相似文献   
97.
通过对信仰、个人信仰和社会信仰之间的关系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的分析,文章得到一个基本结论:信仰包括个人信仰和社会信仰,尽管个人信仰具有自身独特的个人的信仰体验,但是,从根本上看,个人信仰是在一定社会信仰基础上的个人信仰。信仰问题的实质在于社会信仰问题。  相似文献   
98.
群体动力论在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给建立和谐校园和稳定社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针对目前高校校园内频频发生的学生群体性事件,高校管理部门应高度地重视。本文从库尔特?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出发,将高校学生群体看成一个相互影响的系统,从网络、学生主体同质性以及教育职能等方面来分析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诱因,然后从群体性事件的预防着眼,探讨了有效预防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措施,以期有效地控制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
四川省目前缺乏一个相对成熟和系统的天然气产业发展条例,这显然与四川未来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地位和要求极不相称。应尽快建立健全四川省级天然气产业发展法规体系,并在有限政府理论指导下建立健全四川省天然气产业发展法规体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框架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00.
1976年到1977年之间,在<人民文学>这个刊物中有过一场关于"创刊"和"复刊"之间的历史的争夺,虽然时代的巨变注定了这是一场没有任何悬念的斗争,但通过分析前后不同的叙述发现,历史原来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理所当然,不同时代的叙述所呈现的其实仍旧是同样的叙述模式和策略,区别只在于这种二元对立的双方的位置的改变,而作为"人民文学"中之"人民"的范畴,在这当中其实只是充当了合法性叙述的前提,"人民"这个范畴显示出其有自以来的矛盾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