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5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国古代的"文"是一种符号形式,体现了人的符号活动功能,展示了人的创造本性.其涵义极为丰富,是采色交错,是杂多的统一,是纹理、花纹,是文章、文辞、文字、文词、文采,是鼓乐,是表现形式、是法令条文,是社会与自然界的现象,是人文、天文、地文、水文,是美,是善,是文德;同时,"文"不是现成的,是"与天地共生",发生构成于终极的构成境域"道",其自身的缘发构成态表征为"自然".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改革的重心开始转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上.国有资产管理的难点在于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加强四川省国有资产管理,建立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确保四川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四川省县级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饮食文化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国家政治权力为中心的古代社会,人们的饮食活动、饮食行为受政治形态的作用或影响,往往脱离饮食本身的物质享受意义而向其它非饮食的社会功能转化.这主要表现在把饮食行为与国家治乱相联系;从饮食烹饪理论中寻求施政治国的统治经验;把社会饮食活动纳入"礼"的政治伦理秩序;通过赐饮赐食或献食贿食把饮食作为笼络人心的政治手段或作为官场钻营的政治工具以及社会成员在饮食消费、饮食资源占有方面的巨大悬殊导致尖锐的社会矛盾等等.由于社会饮食行为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受社会政治干预或改造,从而使传统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政治意识形态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孔颜乐处"原本是一个传统的儒学话题.宋明之际,理学家受禅宗影响和启迪,不仅把它作为接引学人的一则公案,并由此体悟心性,发明儒学大义.孔孟之学的局限是因为"言约而旨微",汉宋儒家对其经典的解释,不仅不能得其要旨,反而导致学人误入歧途.宋明思想家通过"学佛而知儒",由此开启出宋明心性之学的硕果,对于复兴儒学其理论和实践方法上的意义应予以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发展了毛泽东"高速度地建设社会主义"思想,本文具体分析了发展内容及其发展原因,并结合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说明这一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审美崇尚,意境已深深地积淀于中华民族的艺术文化心理之中,并渐渐成为一种‘无意识’状态而随时可能渗透于艺术作品之中。中国电影求其神似,求其意境,追求影片内涵的抒情写意性和镜头画面的诗化意境。我们知道,意境的形成是从“情景交融”开始,通过“虚实相生”接通有限与无限的,所以,意境具有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象外之象”等三方面审美特质,它们相互融合,极大地丰富了意境的本质和内涵。意境在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里占据着“中心位置”。因此,无论是哪一代中国电影导演在创作中都不同程度地追求意象和意境的审美体现,注重通过意象的组合,感物兴情,情与物融,营造出浑合无垠以至两忘的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17.
日本是经济发达国家,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两国的经济存在很强的联系,互为重要贸易伙伴.本文从两国的贸易和投资的角度,分析了现状并对前景进行展望,说明两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的农业文明对隐逸文化的形成有着重大而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安土乐天,安贫自得的生活情趣;(二)特有的天人意识;(三)重生意识.这三方面在中国传统隐逸文化中得到了极鲜明而突出的体现,并成为其重要内容.由此表现出二者之间血肉相连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2届学术年会,具体研讨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新格局、新变动,提出了当代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的新课题、新任务,以及加强新世纪当代文学学科意识与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推进了对当前复杂多变的文学现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高颎是关乎隋朝兴数.但特定的历史条件所构成的政治环境,造就了高颎必然成为那个时代悲剧人物的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