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5篇
社会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7 毫秒
61.
科举制度因其强化封建专制制度、奴化和禁锢知识分子、抑制学术文化的创新、阻碍自然科学的进步和社会进步等弊端而早已寿终正寝.但它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重大而深远,在国家治理、学术发展及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发挥过积极作用.中国古代文明曾经"先于天下"、"超于亚洲"及后来的严重落伍,都不能排除科举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四川拥有六大世界遗产地景区,但由于自身或客观因素的影响,各遗产地之间存在着旅游业发展不平衡的情况,这种状况将严重削弱当地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四川省六大世界遗产地景区竞争力进行的研究和分析表明各遗产地景区之间应开展旅游合作,可以开辟"九寨沟与黄龙","九寨沟、黄龙与乐山大佛、峨眉山"、"九寨沟、黄龙与都江堰、青城山"等互补型旅游路线,实现各景区的共同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竞合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63.
叶姿含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1):104-106
一、中国声乐的女性意识从音色来说,我国民族声乐不仅吸收了西洋唱法的科学发声方法,也沿承了戏曲艺术的独特风格。民族唱法追求高位置、统一、通透和甜美音色,在舞台形象塑造上,"美"就是终极目标,无论以何种方式来传达美,只要最后所达效果是"美",就有了意境和审美的品评。民族声乐艺术歌曲的题材、曲目风格上也有一定的选择性,题材所传达的思想和感情多为积极向上的、柔美的、喜庆的感情特征。以上因素从宏观上确定了民族声乐整体的艺术走向。女性的一些独特  相似文献   
64.
张浩 《现代妇女》2014,(5):133-133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代孕母亲,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进入了公众的视野。这种新的生殖技术,给了很多不孕不育的夫妻以希望,但是同样也带来了不少新的社会问题。代孕行为的对传统家庭伦理的冲击、代孕母亲的权利保护等相关问题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65.
刘一雄 《南方论刊》2012,(11):33+27-33,27
关于民事诉讼目的的理论之争从来就没有停息过,各种学说都有其特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不同学者对民事诉讼目的的不同主张。民事诉讼目的的界定,不仅应当反映民事诉讼自身的规律,还应揭示作为主体的国家的需要。本文以民事诉讼审判改革为视角,论述调解型程序与判决型程序及其与民诉目的的关系,希望对我国司法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6.
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犹如一部日记体的中篇抒情音乐小说。整部套曲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完美;在大自然的背景里,细腻生动地描写了青年磨工纯朴、浪漫的爱情;音乐中,对自然与自我的描写进行了前所未有的融合,从而使这部套曲具有浪漫主义诗情画意的特点和清新纯朴的魅力。  相似文献   
67.
不作为的共同犯罪如何区分正犯与共犯,可提出以下判断标准:若待归责的行为实现了相关构成要件,且不作为者具备必要的正犯者身份与主观构成要件要素,该行为会被论以正犯而受处罚。相反,若待归责的行为只是具备了教唆犯或帮助犯的要件,只能将这一行为评价为共犯。具体来讲:守卫型保证人有责任保护第三人不遭遇危险或不受到侵害,且能防止直接正犯者实施作为,他对此负直接正犯者的刑事责任。若第三人的行为是教唆犯或帮助犯,保证人的不作为是共犯;对某法益负责的保护型保证人有义务防止他人实施犯罪却没有防止,其行为成立直接正犯。若他人行为是教唆犯或帮助犯,保证人的不作为是共犯。  相似文献   
68.
域外羁押审查可以概分为职权主义和当事人主义两种模式。职权主义模式将是否羁押视为法院依职权调查的事项,当事人主义模式则是法院被动听审。我国审查逮捕立法与听证化改革均未赋予检察机关依职权主动调查证据的权限,导致无论是历次修法还是当前的听证化改革,都因缺乏对模式的准确定位而陷入纯技术性的调整。我国的审查逮捕司法化改革,应当首先探讨模式定位问题,在回归职权主义本来内涵的前提下,赋予检察机关广泛的调查权,并最终建立程序密度高低有致的差序审查格局,而不应当将改革重点放在对有限案件如何进行对审审理之上。  相似文献   
69.
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有不同的利益要求,对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企业必须采用恰当的方式满足这些利益要求.企业为什么要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必须回答的问题.为此,从企业契约论、产权论、资产风险论等角度对企业考虑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正当性进行了探析,并认为,企业对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应该分层次地对待,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以一个或几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为主,同时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70.
"侦查中心主义的自然惯性"与"非法证据排除的现实遇冷"是当前刑事诉讼程序所面临的两大困局,二者交互影响进而产生一种难解难分的局面.作为两类困局共同成因的从侦查视角加以解读的认知犯罪之目标,使两者间出现了同源交叉,错案的频发继而又引发对当前困局加以破解的急切期望.而对认知犯罪这一目标加以理性解读后发现,无论是审判中心诉讼格局的形成,还是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运作,作为两项层级明晰且能相互促进的制度架构完全能够通过提升认知准确性的方式来降低错案率,转型的号角也将由此而吹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