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10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151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290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21.
为了给予当代大学生高质量的幸福观教育,矫正大学生在幸福观认识上可能存在的偏差,采用文献分析法、实际调研法等方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观教育的内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的必要性等,探讨在大学生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观教育的路径。研究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和社会主义幸福观的继承和发展,包括了集体主义、乐于奉献、积极奋斗、健康向上等内容,是有理想信念、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幸福观; 为大学生提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观教育,关键是要结合实际、利用网络新媒体增加教育的针对性,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力所能及帮助他人和影响他人的好习惯,加强大学生新生代群体同社会实践相联系,让大学生普遍具备获得稳定和持久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2.
国际货币的网络效应是一国货币获得国际货币地位并得以维系的基础,网络效应从理论上解释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但是当前网络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阐释仍然缺如。以石油美元为切入点,梳理石油美元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分析美国是如何通过对石油生产的控制,配合国内深度发达的金融市场,使得美元全面主导石油的计价权、定价权、交易媒介、结算货币、风险管理、富余资金投资等多个领域,从而形成了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元国际货币网络效应的基础; 进一步分析了石油美元体系潜在的脆弱性、近期涌现的石油贸易去美元化现象及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研究认为,鉴于目前以石油美元体系等为基础所形成的网络效应,以美元为主导的现行国际金融体系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 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应发展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等大宗商品衍生品市场,促进大宗商品计价、定价与贸易结算等人民币化,培育人民币使用的网络效应。  相似文献   
123.
124.
中国农村家庭在转型期形成的代际分工模式对促进妇女就业和提升妇女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代际分工模式将中青年妇女从家务负担中解放出来,缓和了妇女的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之间的紧张关系,为妇女持续参与市场奠定了重要基础。代际分工模式建立在亲代对子代厚重的责任伦理和家庭本位的生活逻辑之上,是转型期农民家庭应对现代性压力的重要方式。本文分析表明,代际分工模式重塑了妇女与家庭的关系状态,妇女地位的提升不再完全是家庭内部权力斗争和权力博弈的结果,而是家庭功能性整合的产物,从而超越了家庭权力斗争的视野。因此,对妇女地位的研究要立足中国本土的社会基础和制度环境,促进妇女权利保障与家庭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妇女地位提升、真正通往美好生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5.
作为贯穿于专利权保护的一项特色制度,专利权行政保护在中国专利权保护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专利权保护的发展,学界对于专利权行政保护的存废提出了不同看法。时逢专利法的第四次修改,有必要对专利权行政保护的正当性进行更深层的讨论。梳理近期相关学者关于专利权行政保护的重要论文,从私权属性、成本、效率三个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专利权行政保护的正当性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26.
127.
由西方思想家提出并发展的关于正义起源问题的研究具有“自证效应”,其论证方式充满主观想象,缺乏客观性。因此,有必要跳出人文社会科学“循环论证”的怪圈,适时引入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应激理论来解释正义的起源问题。文章认为,由加拿大病理学家汉斯·塞利提出的应激理论为正义的起源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正义的产生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应激反应的过程。资源的不合理分配是应激源,抗争与妥协是应激反应在行为上的表现,而正义的产生可以看作是应激反应的结果。这也正是正义起源的条件、路径和标志。作为一种尝试,应急理论视角下的正义起源研究可以看作正义理论在当代的一种新发展,是否还有更科学和更合适的理论可以应用在研究正义的起源问题上,仍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28.
129.
《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针对充满拉萨尔主义的《德国工人党纲领》撰写的论战性著作,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辩驳错误社会思潮的典范。从撰写和发表过程的角度看,《哥达纲领批判》撰写相对及时,发表策略较为灵活,为辩驳错误社会思潮树立了榜样;从理论内容的角度看,《哥达纲领批判》在批判拉萨尔主义观点的同时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其内容的科学性得到后人的普遍认可,为打击机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从辩驳方法的角度看,《哥达纲领批判》论证了《德国工人党纲领》内容的逻辑矛盾,揭示了其反映的利益诉求和价值倾向,批判了其对唯物辩证法的背离,为辩驳错误社会思潮提供了方法论依据。当今社会,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哥达纲领批判》对拉萨尔主义的批判于当前批判错误社会思潮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0.
默顿的"失范理论"作为社会学中对社会失范问题解释的经典理论之一,它继承发展了涂尔干的社会失范学说.基于该理论,文章认为当前社会对经济成功目标的过度强调与达成该目标的制度化手段间的失衡,是导致现阶段社会失范问题的主要原因.针对社会失范问题,提出了通过发挥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价值引领作用、加强社会控制等建议,以期减少社会失范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