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29篇
民族学   10篇
人口学   20篇
丛书文集   218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276篇
统计学   3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文章通过分析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与产品市场对FDI与GDP关系的调节效应,检验了东道国外部治理环境对外资经济贡献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东道国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加强了对外资企业经理人的监督约束并促进了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但由于外资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产品市场的治理效应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72.
环境对创造性的形成和表达具有深远的意义,它能够激发和支持创造性,同时创造性也是在特定环境中被定义和被测量的.不同文化对创造性的内涵与过程的理解不同;语言、社会价值观、社会结构等因素都影响人们对创造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73.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其突出的表现是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日益增强,个性发展与自我完善的要求愈益强烈,个体成才的方式更加多样化。面对这种新情况,传统的高校德育模式在促进大学生个体发展方面已显得越来越不适应了。  相似文献   
74.
田野调查资料显示,民间信仰的主体是自古式社会以来一脉相承的萨满教。在乡村社会中,它并不与民间道教和民间佛教纠缠不清,而是具有相对独立性。这进一步证实韦伯、张光直等学者的论断。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随着人对自然的震慑感及人与集体之间的依附感渐趋减弱,较为普遍的一种宗教虔诚感来源于对个人命运的关注所需求的安全感。这使得许多相关宗教仪式、行为进一步民俗化,由宗教形式转变为风俗形式。  相似文献   
75.
在分析生态经济学理论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一个人口、生产和消费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框架。研究重点主要是在短期内从生产的角度进行生态补偿研究,而长期必须从消费偏好的角度进行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应该借鉴条件价值法、生态足迹和物质流会计、新制度经济学等方法。这样才能使生态经济学走出乌托邦式的哲学范式,接近公众从而找到其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76.
通过对国企改制中母子公司现象的考察,得出这种类型的国企改革的实质是一种内卷化发展的结论。其根源在于国有企业在历史中形成的独特发展逻辑,进而型塑着国企改革的路径选择。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它需要一系列社会要素的配合和支持。社会支持的建设则是国企改革乃至经济顺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77.
在现代技术创新过程中,以寡占企业为主体的市场结构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这种寡占型市场结构是一种松散型寡占结构,有利于保持适度的技术创新速度。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寡占型企业的合作创新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技术创新形式。  相似文献   
78.
赤字财政、巨额负债与拉美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丁美洲国家 1 970年代普遍实施的“赤字财政—负债增长”战略使该地区的大部分国家比较轻松地避开了当时的世界经济衰退。但是 ,也正是这一战略的实施导致了 1 980年代拉丁美洲国家的普遍的债务危机 ,使得 1 980年代成为拉丁美洲“失去的 1 0年”。 1 990年代的经济增长先后两次被 1 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 1 999年的巴西货币危机打破。刚刚进入新世纪的第一年 ,阿根廷又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79.
拉美是美洲三大印第安文明的故乡 ,在哥伦布到达之前 ,曾有着美洲最灿烂的古代文明。欧洲殖民者到来后 ,无力进行种族灭绝 ,而是被迫采取了种族混血和文化调和的政策 ,由于大量的印第安人活了下来 ,美洲的本土环境又基本没有改变 ,所以使印第安人的一些经济、政治、宗教和文化方面的遗产得以保留 ,这些遗产的积极面对拉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民族文化特色的再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其消极面却对拉美现代化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0.
目前,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压力和掣肘,它在现实中表现为“蜂窝结构”、“一盘散沙”、“暗箱操作”。地方政府债务产生与扩大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改变双方间财权与事权分配现状时的“经济人”理性,地方政府作为“双重代理人”对预算与效用最大化的追求以及地方政府在效用最大化追求过程中的设租与寻租行为等。因此,根据地方政府债务的特点以及深层次的形成原因,我们可以探寻到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有效的对策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