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99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詹姆斯·乔伊斯被认为是一位流亡作家,撰写了许多有关流亡的作品。《死者》是乔伊斯的第一首流亡之歌,其主人公加布里埃尔在遭遇来自三位不同的爱尔兰女性的挫折时,他的意识经历了三次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加布里埃尔意识的三次变化旨在揭示乔伊斯流亡意识在《死者》中萌生,以期加深对其自我流亡的理解。  相似文献   
92.
英国19世纪唯美主义大师王尔德的文艺思想与其作品内容具有矛盾性。本文以《道林?格雷的画像》为例,分析这种矛盾性在艺术与现实、艺术与道德关系上的体现及其产生的原因。深入探究王尔德在这两方面的矛盾性及其成因,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认识王尔德文学创作的价值。  相似文献   
93.
1625年,法国耶稣会士金尼阁和中国天主教徒张赓翻译了《伊索寓言》的第一个中文选译本——《况义》。《况义》的翻译受到正处于创作高峰期的中国寓言的影响,同时,它所传入的西方寓言又为中国文人关注,促生了第一批西方风格的中国寓言作品。  相似文献   
94.
文化翻译与语用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作为一种语码的转换活动,实际上是将一种语码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用另一种语码表达出来。从文化和语用学角度探讨翻译的实质。  相似文献   
95.
针对詹姆斯·乔伊斯小说《死者》中人物所表现的精神瘫痪,参照荒原文学中的荒原思想,分析了作品中的主要的荒原意象:女性在呻吟,男性在哀叹。研究发现这一荒原意象是精神荒原的真实反映,借以唤醒沉睡中人们去开垦自己的精神荒原。  相似文献   
96.
本文通过对斯蒂芬.克莱恩的主要作品《红色英勇勋章》的整本细读,着重分析了该作品如何用讽刺和特别的叙述手法消解了战争本身的意义以及如何对主人公成长的颠覆,从而实现了对幼稚—成熟,胆怯—勇敢,个人主义—英雄主义等二元对立的解构。  相似文献   
97.
98.
加勒比裔英国移民作家卡里尔·菲利普斯的小说《独立国家》讲述了主人公伯特伦在英国漂泊了二十年,在祖国独立前夕回国,回国后遭遇社会和亲人的疏离,最终返回英国的经历.小说不仅反映了流散族群移居国外及回国后的艰难生活,更反映了菲利普斯对后殖民时期新近独立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的思考.拟从后殖民批评视角解读小说,通过分析移民离乡和回归的经历,揭示菲利普斯对加勒比移民的生存境况和国家独立状况的思考.  相似文献   
99.
100.
为了深入理解男主人公加布里埃尔的“顿悟”,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分析了三个女性——莉莉、艾弗斯小姐和妻子格雷塔在加布里埃尔“顿悟”中所起的作用,揭示了加布里埃尔与这三个女性由远及近的关系以及日益尖锐的矛盾冲突.最后,他深爱的妻子格雷塔在感情上的背叛促使了他最终的“顿悟”.希望该研究能够加深对乔伊斯作品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