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33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169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587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01.
《文选》所选边塞诗体现出魏晋刘宋一段历史时期边塞诗的发展轨迹。这一发展变化可从两个方面阐释:诗人主体由不具备边塞意识转向具备边塞意识;诗歌从建安军事诗衍变为刘宋边塞诗。  相似文献   
102.
法式善《同馆赋钞》与清代翰林院律赋考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翰林院馆课、散馆、大考均考试律赋,于是继唐代之后,律赋在清代又一次呈现兴盛的面貌。大批馆阁赋集纷纷涌现,其中汇集乾嘉时期翰苑考赋之作的法式善《同馆赋钞》最具有代表性。《赋钞》中赋作体现了赋与学术的结合、讽喻的消解以及颂圣之风的昌炽、清秀的赋风等特色。馆阁赋在当时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故事新编》与新历史小说有一些共同点,但在是保留一定史实还是完全虚构、是把历史凡俗化还是进一步在"审丑"中走向鄙俗化,以及面对历史虚无所采取的姿态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比较,力图为当下的历史小说创作提供某种适宜的尺度。  相似文献   
104.
宿松话中的一种特殊双宾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宿松话双宾B式是一种特殊句式,进入双宾B式的动词都必须具有“给予”义,这些动词可分为典型“给予”义动词和非典型“给予”义动词。双宾B式具有极强的制约性和句式赋义性。双宾B式来源于省略了介词的介宾补语式。  相似文献   
105.
本文从“不是有金色的头发而是一个梦的结果”、从《微雨》里走出了现代“诗怪”、对西方象征主义的中国化之努力3个方面提出并论述了梦、水和“苦闷的象征”是李金发诗歌创作发生的内在驱力,《微雨》经典化和李金发诗歌对时间意识的主题追求和“硬抒情”的诗歌技巧;同时,试图论述李金发在对中国古代诗歌进行现代化和对西方象征派进行中国化两个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具有开创意义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6.
武影 《南都学坛》2003,23(3):70-74
《西游记》中存在着大量的诗词 ,尽管这些诗词的艺术水平参差不齐 ,历来不为人所重视 ,但因为包孕着丰富的内涵 ,而成为《西游记》无法分割的一部分。其中的许多诗词就共同反映了作者热爱山水自然景象、向往渔樵恬淡自由生活的羡隐乐逸思想。隐逸思想贯穿于《西游记》全书 ,与作者主观上鄙薄功名利禄、追求精神自由有关 ,也与《西游记》题材及题材的矛盾性有着潜在的关联 ,是儒释道三教长期以来交融渗透的产物 ,并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 ,体现出中国传统思想的复杂性及中国传统隐逸文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7.
对蒋家溃败及对人物苦难命运抱以真切的同情与哀挽,传达了对传统文化失落造成人的价值体系混乱的悲剧性体验,表现了清醒的反思精神和批判意识,带有文化分析小说的特质.以蒋捷三作为突破口,可以更明确地看到作品对西方现代文化对人的异化的负面影响,在比较中看到传统文化所具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8.
《受活》:荒诞背后的焦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连科的《受活》用超现实的方法营构了一个荒诞奇诡的艺术世界,在荒诞的背后却是作家对于现代化进程中劳苦人命运的焦灼,对造成劳苦人悲惨遭际的权力个体、权力机制的拷问,以及对造成劳苦人失语的当下文坛的不满。  相似文献   
109.
近代美学的核心问题是美感问题,许多美学家都对其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其中不乏精辟见解,但大多着重于美感经验要素的分析.朱光潜先生特殊的学术情结决定了他思想的独特性,中西方的美学思想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了美感经验分析的内外两个参照系.朱光潜先生用批判的、综合的方法将美感经验描绘成了一个动力结构,对前人的观点起到了"补苴罅漏"的作用,最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为美育找到了内在的心理机制.这种思想对后人的启示作用及其在美学史上的地位都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110.
张宝明 《学术界》2005,(2):68-78
由<新青年>招惹的"文白之争"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焦点话题.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也一直是作为中国历史文化转型与进步的标志予以认可和首肯的.今天,我们重新审视由那一缕由"白话文"招惹的现代性思绪带来的偏至,倍感话题的沉重.在我们共享现代性的同时,有必要对其招致的致命"自负"以及其他予以充分的提防.毕竟,现代性的两副面孔潜存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