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1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25篇
管理学   102篇
劳动科学   42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21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933篇
理论方法论   94篇
综合类   2597篇
社会学   99篇
统计学   1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93篇
  2013年   259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336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255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218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20世纪20年代初,苏维埃俄国在国内战争结束后,进入恢复建设时期,但经济发展却面临着严重的主体动力危机,其重要原因在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缺乏对劳动群众的利益关怀。对危机的反思使列宁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党实现了经济发展动力问题上的利益转向,实行了新经济政策,从而通过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以利益的驱动和引导为特征的经济发展动力机制和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措施,使苏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3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后现代主义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两大后现代性的特征,即拒斥形而上学和辩证批判的方法。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后现代主义有着本质的不同:它关注人类现实生活,主张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但并不反对主体的存在;它立足社会实践,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追求建立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但并不是建立一个主客不分的混沌世界。  相似文献   
33.
教师职业动机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职业动机是直接推动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以满足教师某种心理需要的内部心理状态。教师职业动机分为 :职业兴趣、教学效能感、外部目的、职业价值观。外部强化可以激发教师职业动机 ,但应注意外部强化的控制行为功能和提供信息功能的相对强度。  相似文献   
34.
海岩是当代最有市场号召力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创作持续而稳定,时间跨度达二十多年,每一部小说的推出都造成了轰动效应和流行趋势。本文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试图回到上世纪80年代文学历史的现场,在诸多的比较和选择当中,结合海岩自身的阅历和思维特点,来探讨他以故事为中心的创作路向的个人化定位。  相似文献   
35.
科学发展观、执政能力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三个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党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由于“三农”问题的紧要性直接制约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贯彻,也因为“以农为本”是“以人为本”的题中应有之意、“以农为本”与“以人为本”有着本质上的一致性,因而,“以农为本”是实现“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当前路径。关注农民利益、关注农业发展及关注农村改革是实施“以农为本”路径、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6.
李清照作为冠绝一时的婉约派大宗,其词作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词作的开篇和结尾艺术更是独具特色、精妙绝伦。本文从其以可想可感的画面、直抒胸臆的情语、疑问、比喻或拟人、重叠或复沓五种形式开篇或做结,来分析研究其词作开头或结尾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7.
从《尘埃落定》到《空山》,论者大多从弱势文化的权力来源和内在落后性的单一视角,来阐释弱势文化必然衰落的宿命。其实,阿来除了写出在强势文化冲击下弱势文化衰落的宿命外,更多地探讨了弱势文化命运的多样性存在:失语、景观化和变异等,进而挖掘出文化变迁中人的生存方式的多样性困境与改变。  相似文献   
38.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人类的认知方式之一,隐喻的本质是通过一种事物去认识另一种事物。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经济用语中隐喻使用的情况,并找出了经济用语中常见的十种概念隐喻。笔者认为考察经济语篇中的概念隐喻不仅可以辅助证明现代隐喻理论,而且对我们理解经济理论也有帮助。  相似文献   
39.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称<手稿>)中有着丰富的技术哲学思想,文中他坚持从人类实践的角度分析技术本质,在技术批判中采用了独特的人文视角,并以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作为技术批判的最终目标,这些思想对当代的技术问题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0.
《聊斋志异&#183;香玉》的故事属于纯美一类,其完美性主要体现在环境的雅洁,人物的纯真和故事的淳美三方面,它的悲剧结局显示了某种深刻社会人生的哲理,即:现实社会人生总是充满诸多不中意,不完满的缺憾,至善,至纯,至美的理想境界总是难于求索,难于追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