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9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大学生网络性心理障碍分析与调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更是网络信息时代。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类的社会生活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方式———虚拟网络社区。网络不仅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将带来价值观念、交际模式以及生活方式的第三次浪潮冲击。浪潮冲击之一:价值观念重构在网上,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地域的文化价值观念相互交流碰撞,“地球村”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人们开始真正从全人类的角度来探讨我们面临或将面临的种种问题,从国际合作的层面来确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其中之…  相似文献   
42.
本文在对行政性垄断的基本内涵和种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行政性垄断的形成演变过程,着重分析了市场经济体制下行政性垄断存在的现实因素、特点及危害,并从我国的基础设施领域角度提出了反行政性垄断的思索。  相似文献   
43.
《毛泽东思想概论》是一门政治性或者说党性很强的课程。要增强这门课程教学的实效性,除了优化教学环节、更新教学模式外,课堂教学实践中还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意识形态和学术研究两种话语系统的关系、历时性话语与现时性话语的关系、“形而下”与“形而上”的关系、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44.
从上海求学到留美期间,是胡适妇女观生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其女子教育与女子解放思想初步形成并由此逐步走向成熟。胡适早年主张女性应该通过读书与不缠足来做一个好好的人,大力提倡发展女子教育以期改良国人之家庭教育,后又对良妻贤母观进行修正与发展,进一步确立了自由独立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45.
梁启超章太炎两位佛学大师,在近代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都谋求通过分析改造利用佛法精义,将其作为经世致用的思想武器,构建各自的思想或哲学体系,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最终,梁启超在自身浓重的宗教情结中由经世逐步退归书斋,走上了研治佛学探究学理的学术道路,并取得辉煌成就;章太炎则着力于利用佛教提升道德,促发革命,且借之构建自己庞博的哲学体系,终则“回真向俗”,显示出了梁章二人佛学生涯共性之中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46.
指出了文化差异中的四种冲突模式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归化、异化,以及用注释和多媒体等手段进行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47.
高师本科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师本科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多年来一直参照外语院校和综合性院校的模式,显示不出自身的特色。所设课程重语言技能训练,轻教学理论传授,不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缺乏教师职业技能的专门培训。本文就高师本科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出一些建设性设想。  相似文献   
48.
邓小平理论与人类政治文明的新飞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政治文明,是人类改造社会的政治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政治活动的进步状态与发展程度的标志。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是沿着由低级到高级形态,由蒙昧到开明状态的轨迹运行,人类政治文明在不断推进中前进。人类为了追求政治文明的发展,进行了漫长而艰难的跋涉。在阶级社会里,政治文明同私人占有制相联系,政治文明表现为赤裸裸的阶级压迫,总是同不公正、不平等、不自由联系在一起,表现为少数社会成员对多数社会成员的权力控制形式,因而它不是一种真正合理的政治文明。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进步是从西方民主…  相似文献   
49.
刘文典先生的《庄子补正》一书,对《庄子》(33篇)正文的衍、脱、讹、倒等疑误都给予补正。有些意见中肯,可以据以订正原文;有些可备一说,极有参考价值,然不慎之处,亦在所难免。兹仅举《养生主补正》中不慎之二例,一是"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二是"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加以辨析,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50.
Lakoff和Johnson认为隐喻不仅仅是词汇的问题,而且是思维和行动的问题。隐喻渗透着我们的意识形态和社会认知。以概念隐喻理论和Lakoff的政治隐喻以及隐喻的意识形态功能为理论基点,对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奖演说中的隐喻性表达进行分析,得出奥巴马政府对外政策的战略趋势及奥巴马是如何构建"正义战争"这一概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