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92篇
综合类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1.
暴希明 《殷都学刊》2008,29(1):127-130
名,是个人在社会上的区别符号,但在古人深层的文化心理中,名又和命紧密相连,甚至可以说名就是命。这种深层文化心理体现在名的语源上,也体现在其构形中。  相似文献   
12.
六书转注,既是造字法,又是识字法.它要求根字把负载音义的形体转运灌注入转注字内,转注字和辈乳它的根字之间声共一类,形共一首,意义相通.转注造字法造出的是一组同源同根字.  相似文献   
13.
张秋娥 《殷都学刊》2007,(1):123-125
吴体是我国宋元之际的著名诗人、诗评家方回的评点著作《瀛奎律髓》中的重要术语之一。清代纪昀等历代学者对其所指解释不一。本文认为方回《瀛奎律髓》中“吴体”指有拗联或全拗的七言诗,与拗体所指不同。  相似文献   
14.
通过郁达夫《故都的秋》这篇文章各个方面阐述散文的语言优美性,语言把我们的一切印象、感情和思想固定下来,它是文学的基本材料。语言优美使散文在反映生活和表现感情上更有自由更生动,也使散文作品洋溢着特殊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X奴"类名称的语言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润桃 《中州学刊》2008,(2):249-251
"X奴"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词语,大多用作名词,表示人名、物名和品牌名等."X奴"类名称的语义源于"奴"的鄙称义、谦称义和美称义."X奴"类名称的大量产生,与粤方言的强势侵入有关,也与国民思想观念改变以及国民根深蒂固的主奴意识有关.、"X奴"类名称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但目前似乎出现了泛滥之势.  相似文献   
16.
暴希明 《殷都学刊》2008,29(4):118-120
“男”字的甲骨文构形为以力耕于田,所以男子在农耕时代处于物质生产的主导地位,也决定了其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而“女”字的甲骨文构形,乃是女子跪着操持家务的形象,女子退出物质生产领域而以操持家务为职,直接导致了其地位的江河日下,使男尊女卑成为历史的必然。“男”、“女”二字之甲骨文构形是男尊女卑形成的一个活化石。  相似文献   
17.
著名文学史家钱基博对黄宗羲《明文授读》不选其好友、且在明末文名籍甚的陈子龙之文表示质疑。经过深入考察,我们认为:黄宗羲之所以在其《明文授读》中拒选陈子龙文,原因是他属于唐宋派,在古文理念上主张文道合一、文以明道,而陈子龙则属于七子派,尚秦汉古文,兼采六朝之藻丽。因此,出于门户之见与自己文道合一的文学理念,黄宗羲自然不选文字藻采的陈子龙之作,这也许就是其在《明文案序上》所说"钜家鸿笔,以浮浅受黜"的那样了。  相似文献   
18.
李翱作为韩愈的亲密盟友和唐代古文运动中的核心成员,用自己的创作实绩对古文文体的开拓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无论是议论性质的"说""解""书",还是以记事为主的"志""录",李翱皆涉笔成文且求新求变。李翱于"经说"文和"寓说"文皆有佳篇,他的"解"与"志"则善于将议论与记事相融会进行变体,而创辟"书"体文和作为日记体的"录",尤能显出他不拘一格、勇于革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目前人们一般对张洁的“大”散文缺少关注,其实,这些“大”散文占了张洁散文创作的绝大部分,而且它们很鲜明地反映了张洁心灵深处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契合,那就是她的爱国主义精神、共产主义信念和乐观主义品质.这与她诚实、正直、进取的性格是分不开的.散文是最自由的、最真实的,并且“有一种人便有一种散文”,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张洁的散文也反映了她自己的心曲.  相似文献   
20.
傅爱毛着眼于底层小人物身上所闪耀着的人性之光,并运用充满生活质感的语言给予描绘和赞美。《嫁死》描绘和赞美了"真诚"和"弃恶从善"等美好的人性;《天堂门》描写并赞美"敬业乐群"或"爱岗敬业"、"关爱"等美好的人性;《换帖》描写并赞美"一诺千金"、"诚实守信"等美好的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