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33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78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52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环境设计主要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对建筑室内外的空间环境进行设计和整合,以满足人们对环境空间使用功能和视觉审美的需求。环境设计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内容,所以教学中实践教学尤为重要。着眼于环境设计专业的特点和实践教学方式的整体考量,通过“双轨制”、工作室、设计竞赛、企业项目、实践基地、创业实践六个维度的横向教学在纵向时间上的有效分布,可在教学中构建起全方位多维立体的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这一教学尝试必将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专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满足社会实际需求的环境设计专业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72.
钱谦益的杜诗笺注在杜诗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价值不只是体现在诗史互证方面.事实上,钱笺中许多深刻和有创见的解析,多采用了传统兴寄美刺言诗方式.同时,钱氏所坚持的兴寄美刺笺杜,不仅是一种诠释手段,更是他书写自身襟怀的策略.钱氏笺杜是其经世思想的组成部分,他所面对和处理的,是现实的社会政治问题,而非单纯的诗学问题.他将杜诗文本与自身生存境遇相结合,巧妙地书写了其经世理想与政治情怀,价值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73.
《新学术》2007,(5)
一个合格的人才应具有宽厚的基础理论、不竭的创新精神和较高的素质。所以,大学教育应更加重视对人才的人格、知识、能力的全面培养。  相似文献   
74.
词汇衔接模式与语篇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题是语篇分析的一个重要课题。vanDijk(1977)的“宏观结构主题观”是语篇主题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语篇主题的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本文利用Hoey(1991)的词汇衔接模式从词汇的角度分析研究语篇主题及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5.
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的推进对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使得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更加注重大学生能力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教育环节构建能力为本的社会工作教育模式。如何构建这一模式,使之真正达到社会工作专业的培养目标,笔者进行了相关的讨论。  相似文献   
76.
高校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支撑的英语视听说课的新模式,将"视"、"听"与"说"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综合近代的交际教学理论和相互作用理论,根据课堂教学的实践和"交流、交互、交际"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也为教师进行交际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77.
山东省民教馆在济南市祝甸乡设立实验区,调查私塾和塾师概况,转换对私塾和小学定位的话语,召开塾师教学讨论会,对私塾的课程、教材和教法进行改良。既取得一定成效,又有许多缺憾。这为我们在微观层面深入历史现场提供了进行个案研究的视角和资料。  相似文献   
78.
本文通过对建筑行业特色院校信管专业建设的优势和劣势的分析,提出把握建筑行业信息化特征和发展脉搏,专业建设以项目管理信息化为切入点,专业课程设置应注重建筑行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专业建设过程中应重视与其他主干专业的相互交叉融合,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有鲜明建筑特色的信管专业的专业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79.
我国现代化制造类企业操作工人人才流失现象严重,防范人才流失成为企业至关重要的工作。本文将通过人才流失预警模型的搭建、风险评估体系的确立、风险防范制度建设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适应我国现代化制造类企业的预警机制,希望对同行业企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0.
在企业改革发展的新时期,和谐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础,工会组织作为联结企业和员工的纽带,要疏通上下沟通渠道,搭建和谐沟通平台,引导职工积极的参与企业的改革,专心投身企业的发展,在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实现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