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综合类   3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历代乐府叙事作品按乐府类别、时代和叙事特征分类统计,可以从整体上把握乐府叙事作品中戏剧因素的发展演变,揭示乐府叙事作品的反戏剧化倾向。这一倾向具体表现为四方面:一是作者由幕后走到台前;二是改人物语言为叙述语言;三是变动作性强为抒情性强;四是变细致描写为简洁叙述。乐府叙事艺术反戏剧化倾向的形成是乐府功能和表演形式变化的表现,是文学的自觉和诗歌审美观念发展的表现,也是诗歌声律追求与戏剧要求相冲突的表现。汉乐府叙事作品适应了戏曲"表演叙事"的要求;后代乐府则脱离表演"直言咏事",与戏曲"分道扬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诗歌。  相似文献   
42.
"右文说"是古人探求字源的一种方式。"右文说"在宋代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传统字源学说经《说文》、《释名》、《玉篇》、《说文系传》等有关研究之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并与宋代学术发展的大势与高度相一致的。分析了"贝"和"賏"、"婴"三个字,并据蔡永贵先生"母文表义"这一理论,分析、论证了《汉语大字典》所收录的:缨、璎、巊、撄、孾、孆、鹦、蠳、嘤、樱、瀴等近30个"婴"族字,是以本义"妇女戴的颈饰"或特定引申义"环绕、缠绕(于颈)"、"小、弱"的"婴"为母文,加上若干表示具体事类的偏旁如"糸"、"玉"、"山"、"手"、"子"、"女"、"鸟"、"虫"、"口"、"木"、"水"等为外部标志而孳乳分化出来的"母文外化字",而且更加有力地佐证了"右文说"的正确性,声符示源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43.
对于杜甫《戏为六绝句》与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向来歧说纷纭.郭绍虞先生本着"烛微照隅,会通观衢"的研究方法,对二家论诗绝句悉心笺释,认为"清新"与"老成"是理解杜氏论诗的关键而疏凿标准则是得元氏论诗意旨的管钥.以"清新"与"老成"为出发点,则杜甫论诗诗可得而解;以元氏论诗疏凿标准为路径,则遗山论诗30首亦可贯通.  相似文献   
44.
董学文  杨福生 《学术界》2005,4(5):60-77
中国文学理论在其现代进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它的发展,整体上是以我国的文学实践为其依据的。它在吸收和借鉴外国学说时,实际上是有着自主的选择和自主的创造的。在这一过程中,历史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文艺观是它的建构基石与灵魂。传统的文学思想始终处在被开掘和出新之中。“综合创新”成为文学理论发展的基本方法论。在展望21世纪文学理论发展趋向的时候,这些传统,是应当得到继承和发扬的。  相似文献   
45.
本文在分析儿童习得母语不同阶段不同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儿童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迁移在语音、词汇和语法层面的影响,分析并提出教学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