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4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28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25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621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民族志以参与观察、深入访谈为主体研究方法,强调在自然状态下观察人类行为,分析人类行为与其所处社会环境及文化体系的关系.将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应用于工商世界便成为工商民族志,而在市场营销中应用民族志的方法,将能够大大地提升企业的业绩,是一种极其有效的增强营销绩效的方法.讨论定性研究方法的价值及理论贡献,重点讨论民族志在工商世界的应用性问题,讨论民族志研究在企业文化或组织行为、消费者行为、民族、地区、国际性差异的应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52.
继往可以开来 ,探究 2 0世纪人类审美活动和艺术创作的得失 ,将使我们在新的世纪 ,获得更加辉煌的审美成果。东西方人文精神与审美观念的区别 ,主要在于西方大都突出个性的生理方面 ,而华夏文化则看重个性的社会价值 ,因而各有所长、所短 ,所有、所无。面向未来 ,人们在辩证地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同时 ,必将在审美活动与艺术创造中更加宽容地对待种种不同的思潮、流派、风格与形式 ,从而使人类的审美更为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53.
周志荣 《社会工作》2008,(16):18-20
目前,我国高校新生工作基本沿袭过往的以思想教育和管理为主的模式,已很难解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和问题。本文以华南农业大学的助理班主任工作为例,以平等、尊重、助人自助的社工理念指导工作,构建治疗性、适应性、发展性、协调性四种工作模式,从理念和方法上创新高校新生工作。  相似文献   
54.
《唐诗三百首》中有宋诗吗——与莫砺锋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定广 《学术界》2007,(5):75-81
莫砺锋先生在《文学遗产》2001年第5期发表《〈唐诗三百首〉中有宋诗吗?》,考证出《唐诗三百首》所选张旭名篇《桃花溪》实乃宋朝人蔡襄所作,题为《度南涧》,造成很大影响,几欲成为定论.本文对莫先生的全部证据以及论证过程提出质疑和辨正,认为莫先生的论点不能成立,《桃花溪》等三诗的著作权应归张旭.  相似文献   
55.
中国西部电影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电影是在西方社会完成了由贵族城堡文化向现代城市文化转换过程之后发展起来的,而中国电影则是在没有完成这样一个转换的过程之时在像上海这样的商业都会中发展起来的。在中国现代都会中,既没有一个完整而成熟的资产阶级,也没有一个完整而成熟的工人阶级,从中国古代一直延续至今的城市小市民的思想趣味和审美趣味始终是中国现当代城市文化的基础架构,这也严重影响着中国电影的实际发展历程。西部电影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在那时,上山下乡的城市知青和农村的回乡知青既构成了新一代的电影导演群体和新一代的文学创作群体,也构成了中国当代电影的新一代接受群体,从而实现了中国电影从城市小市民文化视角向现当代农民文化视角的转移。这是一个中国农村文化和中国城市文化的结合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化的结合部,不论从其思想内涵还是从其艺术内涵,中国的西部电影都表现出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中国的西部电影逐渐走向衰弱,但这种衰弱仍然是当代中国城市小市民文化泛滥的结果,并不体现中国电影艺术整体上的进步和发展,片面追求电影技术上的进步和票房经济价值导致了电影思想内涵和艺术内涵的空虚和苍白。认真总结中国西部电影的经验,继续坚持西部电影所开创的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道路,是中国电影重获新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6.
对北方、中原、南方三个地区人们使用共同语时的使用倾向和知觉接受度的调查,从音节内部结构、性别、地区等方面探讨了[v]的使用倾向和接受度:[v]在共同语中的发展呈现一种由北向南蔓延和扩张的趋势;并从语音发展的内外因素对此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57.
本文在分析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多年难见成效的原因之后指出,统考不仅造成了应试教学的泛滥,还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教学观念的转变,阻碍了教学改革的进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举措就在于摒弃统考并更新教学观念,调整教学内容,改进课程设置,最终变应试教学为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58.
超越与悲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审美基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的文化哲学与生命意识的真正特点并不是在与现实法则的对抗中展示个体生命的自由 ,也不只是一种主观审美的真实 ,而是力图从一种超越的维度 ,从存在之根基重新确立个体生命的尊严  相似文献   
59.
美的发生与人类审美活动的发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命题。美的发生与人类无关,它来自一种超自然的力。人类审美活动则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它必须具有一定的心理基础。而心理基础的形成,必须经历以下重要阶段:一是由感性能力向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发展,二是由群体情感向个体情感的过渡。  相似文献   
60.
以“批判——解构”为显在话语特征的鲁迅杂文具有其内在的、富于整体性的意义建构体系。对现代生命信仰境界的持续冀望,对生存虚无的反复透视、解构,是鲁迅杂文着力建构的深度意义体系。鲁迅杂文的这一意义体系建构还没有得到学界的自觉挖掘。鲁迅杂文对濡染着虚无主义气息,依附在虚无主义精神上的言行举止有着广泛的揭示、批判,鲁迅杂文对虚无情景的不断“批判——解构”持续完成着其自身对于生命信仰之境的反复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