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4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55篇
管理学   116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14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672篇
理论方法论   169篇
综合类   2718篇
社会学   77篇
统计学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288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356篇
  2010年   479篇
  2009年   473篇
  2008年   437篇
  2007年   425篇
  2006年   311篇
  2005年   4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文章以大学生创业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比研究为锲入点,分析当前创业实践现状存和面临的困境,构建出我国高校层面创业教育的模型实施体系.  相似文献   
992.
元代太医院是总全国医事管理的最高行政机构,其最高行政长官为"太医院使",也称"太医院大使"或"太医院院使"。作为元代医政的最高管理者,他们直接参与相关医药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但与历代主持医事管理的官员相比,元代太医院使数量之大、政治地位之高都远远超过历代,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形成了许多群体特点。  相似文献   
993.
引戏色是宋杂剧五大脚色之一,它源出于宫廷教坊乐官"参军色",这已成为学界的共识。然而,参军色更早的渊源是什么,则极少有人论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参军色指挥乐舞时所持的道具"竹竿子"入手进行研究。因为竹竿子这一道具与更古老的旌旗、晕干等存在源流关系,由此也找到了它与古代礼乐之官太常的联系,因为太常的命名就是根据古代旗帜"太常"而来的。太常官在唐代又衍生出"司功参军"一职,负责地方上各类的礼乐活动,遂成为参军色的渊源所在。  相似文献   
994.
运用“话语理论”研究中国现实问题近年成为理论界的热点之一,本文从现代“话语理论”出发,从理论界定、基本形态、个性特征等三个侧面对“参政党话语体系”的论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95.
加强对权力的监督、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马克思十分重视加强对权力的监督问题,认为这是防止腐败现象的有效手段.为了有效地监督掌权者,应该让广大群众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实行政务公开、普选制、干部可以随时罢免等项政策,同时要建立健全无产阶级政党的监督机制.马克思的监督思想对于我们搞好当前的干部监督工作、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6.
山西省是旅游资源大省,但其旅游收入仍处在全国的末流,因此不能被称为旅游业强省。本文分析了山西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从规划实施、资金引进、形象树立、设施完善及人员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7.
面对日渐增多的装修污染损害纠纷,分析其具体类型和责任规则是采取正确应对措施的前提。在装修污染致居住者损害的情形,应适用产品责任或者经营者责任规则追究损害赔偿责任;在装修污染致邻居损害的情形,应适用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规则,但应当根据其特殊性作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998.
通过整理、分析国内现有的关于建筑艺术与戏曲艺术审美共通性的研究,发现该领域的学术研究总体上还不丰富,已有的研究集中于二者作为审美客体之间的共通性:艺术发展的相互推动,艺术创作的联动相通,艺术境界的共通追求,以及从声学方面对建筑和戏曲共通关系的分析。关于主体的审美追求、审美情感、审美体验等方面的共通性还较少涉及,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99.
教学质量是高校课程建设的根本。文章以"质量工程"为论题,针对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课程的模块化和关联课程的集成化教学思路,讨论了教学安排的合理性,分级教学的执行等问题,并就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美术作品创作过程是创作者的心灵与生活中的素材相互碰撞和磨合的过程。文章通过论述创作心理活动在创作者的创作过程中的作用,分析影响创作心理活动的主要因素,提出培养创作者健康心理活动的方式:一是培育创作者的内在情感;二是丰富创作者的审美想象;三是提高创作者的审美理解力;四是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审美情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