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7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27篇
理论方法论   82篇
综合类   1366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3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重视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的功用,必须确立合理的道德标准,并将一系列道德规范落实到人们的社会实践中,其中关键是把最普遍的道德标准制度化、法律化,以此强化道德规范力量,逐步提升道德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32.
理解刑法是从刑法的语言开始的。但刑法的内涵不是仅仅通过阅读法条的字面就可以获得的。刑法条文的字面只是为发现刑法提供了进路。刑法的内涵是由刑法规范的目的、规范的语境及其意义脉络所决定的。理解刑法语言的向度,应该注意刑法语言与日常用语、私法语言以及刑法内部同一语词的关系。  相似文献   
33.
从小隐、大隐到中隐——论隐逸观念的递嬗及其文化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逸是中国士人心理—行为哲学的命题之一,也是士人内在价值取向与处世态度的外在表征。隐逸历经小隐、大隐到中隐的嬗变,三者有轩轾之别,高下之分。隐逸在其历时性演进过程中,逐渐淡化了传统隐逸以道抗势的抗议精神,显示出隐逸精神化、世俗化的走向,反映了在世俗王权为代表的势统的挤压下士人持守的道统的不断整合和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34.
对任何一个社会秩序的维系来说 ,运用法律规范的手段对社会成员实施强制作用和强调社会成员的道德自觉都是必不可少的。规范的存在和道义的重视构成社会秩序的基本经纬。解析了法治和德治的内在逻辑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了法治和德治之间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35.
宗炳阐发的"含道暎物"与"澄怀味象"是两种感物方式.由这两种感物方式所创造出来的作品,一种好比哲理诗,一种就像抒情诗,虽然给人的视觉效果不一样,但是,在使人心性灵明上,达到了同样的效果."应会感神,神超理得"的意义不仅为山水画家提供了一整套技法,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整套寻求艺术精神的方法."神思"是宗炳的二度感物的主要方式,不仅包含"无空间之间隔",而且也包含"无时间之限制",在绘画艺术的创作中作用非凡.  相似文献   
36.
我国家族企业“富不过三代”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笔者认为,家族式企业裂解的制度原因在于产权制度的排他性、委托代理的高风险性以及人才选拔的制度封闭性。  相似文献   
37.
文章通过对深圳地区在校研究生进行抽样调查,分析研究生在择业准备、择业认识和择业期望几方面的特点,针对其择业观中存在的忧虑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8.
尼采、海德格尔、马尔库塞等现代西方浪漫哲人的代表对回忆(记忆)在现代浪漫哲学和浪漫美学中的审美超验功能及其价值均有深刻而独到的论述,这些论述无疑道出了回忆(记忆)的审美超验力量在现代西方文化精神困境中所具有的特殊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39.
探讨了学习型组织和组织学习两个术语在内容及概念等各个方面的不同 ,指出了组织学习只是存在的过程 ,而学习型组织则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40.
理雅各英译儒经的特色与得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雅各英译儒经是汉学界和翻译史上纪念碑式的作品,理氏译本在阐释、翻译、注释、绪论、文体诸方面均有自己的特色,译者忠于原作、贴近原语、善为读者考虑;但理译也存在明显的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