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2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通过对《日出》中语码转换进行个案研究,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元功能理论,从三个元功能来分析语码转换的作用。形式是意义的体现,我们发现语码转换是作者在剧中的一个特殊的语言形式的选择,在塑造角色形象和角色之间的关系上有重要的意义,尤其体现在人际功能方面。  相似文献   
22.
朱熹借用佛学理论创造性地提出"理一分殊"新儒学理论,并以此理论为基础深入阐释了儒学之"格物致知"理论。他提出的格物与致知(格物与穷理)辩证统一的心性修养途径和方法,与培根等近代科学方法论大师提出的科学探索方法非常接近;但因其格物穷理思想建立在"理一分殊"唯心主义基础上,加之他不愿突破儒家伦理框架束缚之形而上学特质,他的"格物穷理"思想,终未走向真正的科学精神和方法之方向。  相似文献   
23.
为什么在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5世纪西方文明在获取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人的实际需要方面成效较低却产生了现代科学?水本原论的言说方式给出了部分答案,因为它包含了现代科学的种子或基因:科学传统的发端、依据经验作出推论与自由辩论的学术氛围等.这对我国科学发展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4.
齐泽克对当代意识形态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在于他把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范畴变成了政治和哲学范畴。从拉康主义出发,齐泽克认为意识形态就是建构社会现实的无意识幻象。他从微观的心理层面阐明意识形态幻象如何通过剩余快感的运作方式来建构社会现实,并缝合社会的裂缝和缺口,遮蔽社会的基本对抗。总体而言,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是一种纯粹的乌托邦式的理论诉求。  相似文献   
25.
庄子意识到"道不可言说,但又必须言说"的二难问题,即语言既是表达道不可缺少的工具,在表达道时又遇到重重障碍,故无法完全表达道。故庄子主张通过"得意忘言"的途径解决此难题。庄子此主张并非是说完全不用语言表现道,而是主张进入忘我、忘言而与道同一的顿悟境界,即运用语言而不受语言束缚的"道进乎技"的境界。此人生境界和艺术境界的追求思想影响了自他以后许多文人雅士对文学艺术的追求方向,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发展。  相似文献   
26.
仿行宪政后,清廷就剪发易服问题展开讨论,试图借此巩固统治.但剪发易服对辫服国制的否定性迫使清廷继续执行严禁政策.徐锡麟案的爆发使辫服政策的讨论和调整最终回到坚持严禁的老路.这不仅使清廷在仿行宪政与维护国制问题上陷入自相矛盾的困境,而且使社会认清了清廷立宪的真相.  相似文献   
27.
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高等医学院校忽视人文素质教育,限制人文学科的发展,有限的人文课程教学内容缺乏实效性,导致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不高,难以适应社会医学模式的需求。对此,应更新教育观念,科学构建医学人文学科的教学体系,整合优化人文素质的师资队伍,拓展中医学的文化功能,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28.
《社科纵横》2015,(8):5-10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人类干预自然、影响社会的能力在不断加强以及自我认识的能力提高的同时,社会上自然灾害和一系列社会风险频繁发生。通过对西方风险社会理论思想进行系统研究,从现实的角度探讨风险社会理论对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9.
曾庆娣 《探求》2013,(3):46-52
齐泽克通过融合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与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理论,提出一种结构性商品拜物教理论.结构性商品拜物教理论从无意识层面揭露出商品拜物教的微观运作机制,这为理解当今全球资本主义时代的犬儒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独特的理论视角.但是,对商品拜物教进行结构性的解读,实质就是强调一种结构主义的非批判的意识形态观,这与马克思强调实践唯物主义的批判的意识形态理论是不相符合的,最终将沦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共谋.  相似文献   
30.
探讨中医话语的哲学、人文蕴含和独特认知视角,澄清中医为现代主流话语所遮蔽的科学价值和人文意蕴,指出中医所蕴含的人本中心、人文取向的整体系统功能思维范式与理念,乃是当今人类技术现代性拯救的“返魅”之道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