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1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6篇
社会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动机进行调查和探讨。结果显示: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动机主要有5种类型,分别是学习外国文化、自身感兴趣、自我认识、通过各类考试和把口语课程当作任务。在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分析了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的百分比统计情况和动机间关系,得出了一些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32.
周文潇  陆思洲  苏晨 《南方论刊》2013,(8):72-73,66
宗教既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随着宗教世俗化过程的加快,"宗教热"逐渐兴起,信教大学生人数也呈上升趋势。而大学生是一个最开放,最富批判精神,最具创新意识,也是最易受外界干扰的社会群体;在社会变革中,他们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和偏差。所以,了解大学生信教的个体心理成因,引导他们理性对待宗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有效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有利于促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33.
由于中学语文教师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示范性等特点,中学语文教师消极心态现象十分常见,种种消极心态既影响了语文教师的成长,也影响了日常语文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34.
志愿者的参与动机与其志愿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外对志愿者行为动机的研究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对志愿者动机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作者从经济学视角、心理学视角以及社会学视角综述了国外对志愿者行为动机的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总结与展望,以期为我国志愿者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35.
美善生活是对儿童生命的自由力量、理性规范与博爱表达的或然想象,也是德性浸润下儿童美好生存状态的自然打开。游戏德育正是要在儿童自由自主的游戏活动中,充分发现其品德启蒙的契机,引导儿童通过具身行动、主体对话、熏陶感悟等方式,全力投入一种身心一体、情理交融、知性合一的自由与和谐状态,从而触动儿童对美好道德与社会生活的思考与省照。游戏德育,架起了儿童游戏与儿童美善生活耦合融通的价值桥梁。儿童游戏德育的基本主张是“行动中成人”“主体间性”“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36.
文化心理学的兴起说明文化是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是一个主导着心理活动各个方面的、可以集文化与个人于一体的概念,通过对文化与自我关系的研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化对人的心理过程与行为的影响。在以理学伦理自我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自我心理学体系中,中国人的自我具有伦理的、关系的、无我的特点。  相似文献   
37.
清季社会转型期,民间传统儒家学派太谷学派领袖周太谷、张积中等人在坚持理学客观唯心认识论的基础上,结合道教哲学因素,进行发挥与创造,构建了独特的太谷学派客观唯心认识论.周太谷以理本体论的“(理)→无极→太极→气→万物”模式为基础,并掺入道教的“炁”概念,形成了自己的宇宙本原生成万物模式.张积中在继承其师观点的基础上,结合管子的精气论及张载的气本体论,建立了太谷学派对于世界本源及发展的认识观.客观唯心认识论在太谷学派学说中具有法典性地位,也为太谷学派其他哲学命题奠定了认识论基础.太谷学派的这些继承与创造源于社会转型期的客观影响,这是他们的哲学贡献,也是在当时转型期社会下传统文人回避现实社会,找寻自我安慰与价值实现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38.
蔡之国 《广西社会科学》2005,(9):189-190,F0003
从电视纪录片故事性的界定出发,分析电视纪录片故事性的本体构架,并从实践意义上对纪录片故事性的实际拍摄手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9.
林语堂的小说表现出中西文化融会的特征,而文化致用性无疑是林语堂对中西文化进行抉择,确立其文化理想的一个支点。林语堂小说对生存状况的关注,对生活、人生的享受,对个体快乐和幸福的张扬以及对理想人格的塑造四方面构成林语堂中西文化致用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