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5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3篇
社会学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61.
U-S合作是培养教师的重要途径,而指导教师的参与直接影响着合作的成效。本研究以A大学教科院和K中学的教育实习合作为例,调查发现中学指导教师在合作中存在着参与U-S合作的积极性有待提高的问题。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够、中学指导教师对合作的意义认识有一定的偏差以及中学对指导教师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不够。因此,需要在制定更多相关支持政策、转变中学指导教师合作观念和促进激励手段多样化方面提高中学指导教师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2.
中国古代文学的怨恨侧重个人心理发泄,而中国现代文学的怨恨是全民族全国民的心理体验,并具有反省忏悔意识。古希腊将爱恨看做推动世间万物发展变化的动因,基督教的爱恨具有宗教色彩,而中国现代文学的爱恨并无宗教含义。与西方现代学者从道德、伦理、哲学等多角度怨恨的研究不同,中国现代文学的怨恨主要视野是情感体验。与现代西方许多学者专注于怨恨本身理论的透视有别,中国现代文学的怨恨重点不在于理论思想探讨,而是人性深度剖析。  相似文献   
63.
国家需要和对象需要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本问题.国家的需要是使教育对象具有国家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即思想政治品德;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需要是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的满足.认识是实践的先导,认识国家需要和对象需要的关系,目的是在实践中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而只有透彻理解国家需要和对象需要的关系问题,才能在实践中处理好国家需要和对象需要关系,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有获得感,进而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64.
体裁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精读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体裁分析和体裁分析法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盛行时,我们不但要积极引进他们的先进研究成果,还要根据我国的教学实际,提高体裁教学法的效率。在大学英语精读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利用体裁教学法的优势开展教学活动,同时,结合体裁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  相似文献   
65.
地名是一个地区的代名词,地名可以反映出当地居民的民族特色,生产特点及社会文化风貌等.地名从某种角度上说,它们是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及民俗风情的载体,是一份活的资料.本文将从喀什市目前部分地名含义及来源入手,考察当地居民的独具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这种方式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海明威做人和写作的风格都十分鲜明,其人生具有很强的自传性和传奇性,但是也具有两面性和矛盾性。作为男人的海 明威,同情父亲,讨厌母亲,为了彰显阳刚气质,他热爱打猎和激烈运动,也参加过战争,但母亲的影响却始终无法摆脱;作为作 家的海明威,是美国迷惘一代作家的代表,具有独特的写作风格,创造了记者文风和冰山理论,并于1954 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 奖,但他不断超越自己的创作历程却是痛苦的;作为美国国家精神的海明威,他注重从印第安人与非洲黑人的原始文化中吸取 养料,有着无畏的硬汉精神,但却最终选择了自杀。  相似文献   
67.
詹姆斯.瑟伯是美国现代最著名的幽默讽刺作家和漫画大师,他的作品颇具幽默风格,于平淡中见机智,以善写城市中产阶级市民的生活及精神状态著称,其作品具有严肃、丰富的社会意义。《花园里的独角兽》以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和别具特色的语言风格,展现了现实生活中那些普遍存在而又似乎不太明显的荒谬可笑的现象,夸张地刻画出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  相似文献   
68.
大学英语公共课中写作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文章通过分析写作的功能,对比结果法和过程法的优劣,借用支架理论探讨了过程法在大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以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第四册第四单元和其中的写作练习为例,阐述了写前准备阶段、写作阶段和修改阶段整个写作过程中教师利用支架给学生搭建的写作平台,对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写作水平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9.
20世纪中国文学中关于“树”的诗歌,其意象绝大部分都是作为现代知识分子形象的含义,纵观这些诗歌,20世纪“树”的意象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意义的变迁阶段:一二十年代的独异,三四十年代的坚韧,五六十年代的挺立,六七十年代的忍辱,八十年代初期的申诉,八十年代中后期的崇高,九十年代以来的世俗。  相似文献   
70.
明代宁夏镇花马池守御千户所设置时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明代宁夏镇花马池守御千户所的设置时间,史料记载多有抵牾,分为成化十五年、弘治六年与弘治十五年三种情况,从而造成后人涉及到此问题时,引用多有不同,为此有对其进行考辨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