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76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30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063篇
理论方法论   62篇
综合类   1151篇
社会学   228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李翔  刘刚  王蒙 《统计研究》2016,(7):46-54
经济“新常态”下,结构与速度的关系引发广泛关注.本文尝试回答以下“结构—速度”命题:第三产业份额提升究竟是提高经济增长速度的结构红利,还是降低增长速度的“成本病”?具体而言,本文利用既有的“偏离份额法”公式,将经济增长速度分解为“产业内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迁”和“生产要素扩张”三部分,将经济总体划分为第一、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用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标量化经济增长速度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分析第三产业份额提升对增长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三产业份额提升对增长速度的影响,分别在1994年和2001年经历了从结构红利向成本病的转变.结构红利和鲍莫尔成本病这两个看似矛盾的假说并不矛盾,传统研究得出的“矛盾”结论是统计和核算口径不一致造成的.就第三产业的份额而言,至少在2001年之后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之间已经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将结构调整与增速放缓相联系的观点,在经济“新常态”下具有理论合理性和现实必然性.  相似文献   
82.
波兰哲学家亚当?沙夫提出的“肯定的”与“否定的”幸福研究方法曾为学者们研究幸福提供重要理路,幸福与不幸也成为个人幸福探究的重要向度和尺标。马克思既从“幸福”的肯定方面出发阐释幸福,也从“幸福”的否定方面“不幸”出发来追求、实现幸福,这为从事个人幸福思想研究提供了必要的视角和思路。针对瞿秋白幸福研究的方法论战现象,以“疏离”为现实出发点,以疏离的“意识性转化”为实现路径,成为瞿秋白与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幸福研究的重要方法借鉴和理论依据。这不仅为全面认识诸家幸福思想提供导向,也为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幸福理论树立支杆,更为推进瞿秋白幸福思想研究———这一瞿秋白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趋势的理论新探索和再创新确立现实存在性和发展前瞻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3.
作为广大居民日常生活居住、生产发展的重要载体,农村社区是各种风险的频发地和聚集地。在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实践探索过程中,居民生存发展、社会稳定、经济运行、权力运行、财务运行、突发性公共事件等都给广大社会居民带来各种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制约着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同时也影响基层社会和谐与基层政权稳定,阻碍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总体上来看,传统经济发展统辖社会治理的理念、“应付”治理思维逻辑与事权下放和财权收紧的制度设计、市场优化配置资源与特殊性社会生产要素的运行制度、强化治理理念与外强中干的基层政权运转制度是农村社区多重风险并存的重要原因,深层次原因体现为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中长期存在偏差的“理念—制度”治理逻辑。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如何夯实国家治理现代化基础,保持基层社会稳定与有效治理,不断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乡村善治目标,需要转变治理理念,重构现代新型农村基层治理体系,从而有效规避农村社区风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84.
85.
86.
通过对全国19个省市39位优秀新型职业农民的生命历程进行分析,发现其成长轨迹呈现出折勾型、倒梯型、V字型、阶梯型以及N字型五种类型,并且不同来源、不同世代的新型职业农民成长轨迹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究其原因,新型职业农民终身发展的动力支撑显得不足;新型职业农民的个体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政府扶持与引领作用有待继续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时机并未得到恰当的把握;影响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相关利益主体分布比较广泛。针对以上情况,提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策略:强化政府主导力量,增强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吸引力;吸收年轻优秀群体,壮大新型职业农民的新生力量;重视人地实际需求,把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时机。  相似文献   
87.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墙头马上》为一部爱情喜剧,通过对此剧中的悲剧性因素悲剧性行动和悲剧性环境的分析,认为此剧并不是仅仅停留在爱情喜剧的层面,而是一部具有社会性婚姻问题的戏剧.  相似文献   
88.
中美互不信任是中美关系中的根本问题,中美之间信任的提升有利于其他问题的解决.造成中美互不信任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崛起和不同的社会文化与政治体制,解决中美互不信任问题的对策则是进行长期战略对话和在国际制度框架内进行有效的合作.  相似文献   
89.
湘西封闭、偏僻的地理环境,使得先楚文化传统中的"信巫鬼,重淫祀"的风习得以保留,民众普遍具有泛神观念,认为天与地之间、神鬼与人之间、山川与人之间,乃至禽兽与人之间都有某种奇特的联系.人作为自然之子,没有也不需要个人的意志,一切顺从自然,把关乎人事的一切委诸神灵.缘于这种生存观念,他们在面对无常的世事时,总能泰然以处,如同接受生命、接受快乐和健康一样,接受灾难和痛苦,表现出一种深深的命运归属感.沈从文小说对这种神性氤氲的生命形态予以了关注和表现.  相似文献   
90.
群众路线是我国法治建设中的重要政法资源,但传统的群众工作方式在行政法治进程中需要予以调适和矫正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通过对成都金牛区曹家巷"自改"模式等城市拆迁改造典型范例的考察,可以看出,传统的群众工作方式的法治化调适方向,应当是在公民主体意识觉醒过程中克制"法律家长主义"的边界、在利益多元化的格局下完善公共利益界定的程序机制、在行政执法的成本效益核算逻辑中植入少数人权利保障的宪政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