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0篇
管理学   466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20篇
丛书文集   222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376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2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民营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经济概念和经济形式。民营经济历经消失到复兴这样的发展过程,并不是偶然的,民营经济有其自身的存在基础。其存在的基础主要有:社会生产力不发达;财产的个人所有和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制度供给保障;公有制经济不发达;民营经济内在的活力。  相似文献   
82.
随着资本和劳动力的全球配置加速,在反贫困进程中的家庭经济利用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强烈关注,成为反贫困领域的前沿问题.利用家庭经济开展农村反贫困的研究焦点是农村家庭如何选择和调整其收入结构、家庭生产产出以及家庭内部的产权安排等以实现家庭经济,应对各类贫困致因.研究目的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政府帮助、企业扶贫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政府、企业和家庭组成的三维分析框架,拓展扶贫开发新空间.  相似文献   
83.
民营经济政策演变中的理论创新主要包括:确立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相互关系是统一的;非公有制经济社会阶层的政治地位;完善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制度;对非公有制企业放宽市场的准入领域;非公有制的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平等化;创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4.
利率市场化改革被称为“中国金融改革的最后一道堡垒”,虽然我国已迈出了利率市场化的坚实步伐,但是,离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存贷款利率市场化还很远。从产权经济学的观点看,价格是产权的标价,产权也是定价的制度基础。由于利率是一种价格,所以利率的决定问题实质上是产权的确定及交易的问题,因此,要改变目前利率形成机制,实现利率的市场化,其根本措施是建立合理的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85.
劳动与物化劳动:在价值创造过程中谁的地位更重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虚拟经济的发展,关于“劳动”与“物化劳动”地位及贡献率的争论再起波澜。作为现代劳动价值论中一个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论题,以往的相关研究大多采用逻辑思辨与推理的方法展开。有别于此,文章尝试采用现代经济学的论证方法,选取一个替代指标体系来分析劳动、物化劳动与创造价值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严格的数据分析与实证检验,证明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相关观点,并对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产出尤其是国有企业的产出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当前GDP的增长中,国有企业的贡献率远远超过了非公有制经济,国有企业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在国民经济中仍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86.
促进要素合理流动,矫正要素资源失衡错配是构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举措。文章在Aoki(1)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能够反映区域间、行业间以及行业内部多层次特征的资源错配分析框架,运用SFA方法估计生产函数中的参数,多层次识别、分解和比较中国的资源配置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过去的要素循环中,行业内层面要素流动障碍对TFP造成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行业间以及区域间层面并不明显;工业比其他行业内部资源错配造成的TFP缺口更大。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存在严重的资本投入过剩,而农林牧渔业以及部分服务业则存在人力资本配置过高的问题。在区域层面,存在西部地区要素投入过剩而东部地区要素投入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区域间的技术差距已成为引起TFP损失的第二大因素。测算结果有助于确定要素市场化改革的主要目标和轻重次序,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更具针对性的畅通要素循环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7.
本文采用1991-201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分别从整个样本期、1991-2000年、2001-2010年考察了 FDI和 R&D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R&D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经历了一个从不显著到显著的正影响过程,而且R&D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FDI;尽管在整个样本期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但由于外资企业对我国国内企业竞争负效应的增强和技术外溢效应的减弱,使得 FDI 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由1991-2000年的显著正影响转为2001-2010年的不显著负影响。因此,我国需要积极鼓励国内企业以跨国并购的方式走出去,积极与外国 R&D机构开展合作,提升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和 R&D实力,扭转近年来 FDI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负效应局面。  相似文献   
88.
胡燕  肖文 《江汉论坛》2006,(2):57-59
与银行交易型业务以及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相区别,银行关系型业务与客户有着特殊、密切的关系。本文立足于现代金融中介理论对银行关系型业务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管理的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89.
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和金融监管的调整,商业银行的动态风险管理行为对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影响越来越大,由此形成了对货币政策传导的风险承担渠道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目前货币政策传导风险承担渠道研究主要包括研究缘起、内涵、相关理论机理及存在性检验等方面,其研究出发点和落脚点均为完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加深对商业银行行为的认识,并为货币政策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
《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是美国政府在2007年金融危机后进行大规模金融监管改革的立法尝试。为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和保护金融投资者利益,多德法案提出设立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和消费者金融保护局两大机构,授予美国联邦审计署更广泛的审计职权。这部法案奠定了美国现行金融监管的基本框架,明确了联邦政府审计在金融监管中的地位,强化了联邦政府金融审计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我国应借鉴美国金融监管与金融审计改革经验,完善我国的金融审计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