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220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7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探讨了生态社会主义生态重建的理论范式:坚持社会劳动在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核心地位,倡导人类中心观,主张构建生态社会主义的和谐价值观及生态原则优先的实践观。但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重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片面的、不科学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发展观与价值观等理论的探索与其指导下的实践难以统一。  相似文献   
272.
农村土地的增值及其与农民市民化的关系已成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各界关注的焦点,研究结合实地调研数据测算农村土地增值对农民市民化均衡实现的贡献,通过调查江苏省7市126个村的耕地、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等三大地类的价值现状及区域差异,在拓展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的基础上,测算农村土地价值变化对江苏农民市民化均衡实现的影响。结果显示耕地经营价值如果从传统粮食生产型增长为高收益型,江苏农民市民化均衡实现需要向城镇转移的农村人口占现农村总人口的比例可从90%降到56%,而耕地人均适度经营规模可从23.3亩降为5.7亩;三大地类的财产性价值每增长1 000元/人·年,可分化转移农民3%的城镇失业风险;此外,每1万农民市民化需占用耕地约502亩,而城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每提高10%可降低约0.5%的耕地占用。优化情景模拟建议,江苏实现农民市民化均衡需保障农村人均经营耕地9.4亩,转移73.9%的农村人口。结论表明农村土地增值对农民市民化均衡的实现具有重要贡献,农地经营性和财产性收益的增加、城镇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提升可显著降低农村转移人口规模、耕地占用数量,并抵御农村转移人口的失业风险,进而降低城镇化进程的成本,但促进农村土地增值与农民市民化的实现还需解决诸多难题。  相似文献   
273.
徐涛  谢敏  吴立平 《劳动世界》2016,(20):60-62
高职院校自主常态化多层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是学校落实办学主体责任、完善人才培养质量内部保证体系的重要前提。本文分析了专业评价的内容,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专业评价模型和三级指标体系,再采用德尔菲法确定了相关指标的权重系数,通过对状态数据平台、第三方和学校内部管理大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运用质量雷达图对被诊断专业进行发展状态、品牌优势、标杆引领度等分析对比,验证专业诊断标准、模型和专业诊改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为高职院校自主开展校内专业诊断与诊改、自主监测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绩效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274.
管理信息系统中随机统计具有不受系统固定设置的限制以及操作方便、实用、简单的特点.文章在简述其用户自定义统计库结构,建立相应的统计条件,系统自动生成统计库的功能设计基础上.着重论述了统计功能三部分(独立操作、组合操作、统计操作)和统计条件的建立方法、思路及其操作.  相似文献   
275.
从心理学观点出发,对在工程制图课程中发展空间思维能力进行研究探讨。分析了大脑在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思维过程与特征,指出大脑对空间表象的加工技能对发展空间思维所起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在工程制图课程中发展空间思维,改进教学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76.
20世纪的唐诗研究经历了思想观念的更新、研究方法的转变等一系列重要变化 ,取得了辉煌成就 ,可以划分为三大阶段 ,呈现出时代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77.
在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几种社区建设模式虽然各具特色,但在各种因素的制约下,仍面临严峻的发展困境和深层的认知局限。解决这一问题除了继续进行制度化的努力,最终仍有赖于市场经济交往中契约精神和参与道德的培育,以及这一基础上更加民主化的政治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