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78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71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袁小平  王仓 《创新》2021,15(4):52-59
乡村振兴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具有耦合性.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美好蓝图实现的关键,是破解乡村振兴瓶颈的重要一环,而高校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高地和"蓄水池",因此,乡村振兴与高校之间存在着盘根错节的耦合关联.然而,当前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存在耦合困境,在文化培育、资源供给、目标达成、就业导向等方面协调度有所失衡.为此,高校应主动对接乡村振兴发展要求,促进文化传承与振兴、实施教育资源的精准匹配、搭建多维双创实践平台、引导"双创"人才价值回归,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提供"助推器".  相似文献   
62.
在文在寅执政期间,伴随着韩朝双方最高领导人在板门店的成功会晤,韩朝关系在经历了所谓"丢失的10年"的"冰河期"以后再次迎来"回暖",半岛紧张局势趋于缓和。韩朝关系之所以能够迎来新的"蜜月期",除了文在寅基于对朝友好态度的"绥靖"政策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以外,也和朝鲜的对外政策发生根本变化息息相关。在韩朝最高领导人为缓和半岛局势进行高频率政治互动的同时,"朝鲜无核化"这一制约半岛和平进程的最根本问题的解决却依然波折跌宕。目前,文在寅政府朝核政策面临的困境是来自于美国的对朝不妥协和韩国国内保守势力对文在寅政府的制约。如果文在寅在任期内不能成功化解来自美国和国内的压力,那么其制定的无核化政策很可能以失败告终。另一方面,特朗普之所以不愿在对朝制裁问题上做出妥协,是因为其不希望朝核问题与自身的亚太战略脱钩。同时特朗普也希望通过朝核问题促使韩国在战略上和自己保持一致,达到更好"管控"韩国的目的。  相似文献   
63.
64.
邪教是否属于宗教?反邪教与宗教信仰是否冲突?如果两者不冲突又如何实现两者的“两全”?这些是我国反邪教法的理论瓶颈,也是我国在反邪教国际斗争中的软肋。刘正峰、周新国两位教授合著的《邪教的法律治理》在宗教事实评价标准基础上提出的邪教事实宗教说、国际宗教自由有限自由说及其反邪教立法建议,突破了我国反邪教法学的三大理论瓶颈,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的反邪教法研究。  相似文献   
65.
在教育领域,教与学的关系一直是被关注的话题。在我国,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思想已基本得到认同。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高校又落入了学生主体性神话的窠臼之中难以自拔,无法真正实现供给者(教师)本位向需求者(学生)本位范式转换。高校政治理论课由于其课程性质的特殊性,其教育范式转换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实现教育范式的有效转换,高校应牢牢抓住实践活动这一环节,从传统供给者——教师出发,树立全程教育的理念;从需求者——学生的角度来说,应大力提倡多维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的方法和模式。  相似文献   
66.
由于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完善,大量农村劳动力富余并向城市流动,继而农民工成为社会转型期间分化出来的特殊群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结构也出现了代际变化,新生代农民工成为目前的主体。新生代农民工渐趋“家庭化”,大量学龄阶段的农民工子女需要接受义务教育,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随迁子女教育公平问题也随之产生,并日益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教育公平需以制度公平为基础,制度公平为教育公平的首要价值,解决新生代农民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必须将制度公平贯穿于教育制度始终。  相似文献   
67.
自由主义的演变基本和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同步,深刻影响了西方的民主与法治建设,并且固化为当代西方的政治制度、政治价值导向以及公民政治意识。历史和现实都表明,自由主义在中国走不通,但是中国特色自由观的架构却有其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也有其中国特性,并且必须与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相结合。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诞生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对当代中国的政府职能转变、社会自主进程、法治建设以及参政意识的革新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8.
不平衡地理发展以空间形象表达着历史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因此构成历史经验和历史叙事的基本问题。第二国际以来,不平衡发展一直是马克思主义解放议程的中心问题之一,也是当代社会理论的焦点。在列斐伏尔和哈维等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史密斯对资本主义不平衡地理发展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试图为资本主义空间生产情境中的政治突围提供知识依据。  相似文献   
69.
夏俊 《南方论刊》2014,(11):46-48
作为党的第一代、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陈云在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时期,对深入党的群众工作开展进行艰辛的探索,形成了富有成效的群众观。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依靠人民群众,虚心向人民求教,广泛听取人民意见;发动人民群众,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争取革命建设的胜利;一切为了人民,关心人民疾苦,努力为人民谋福祉;关注民生,改善人民生活,满足人民利益诉求。汲取陈云群众观的思想内核,对当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0.
西方传统哲学的演进过程就是理性实体化和逻各斯本体化从而也就是理性逻各斯世界的构建过程。尽管理性逻各斯世界观念在规整世界秩序、推动知识进步以及给人类精神以终极关怀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却与人的真正生命世界发生矛盾,使丰富的生命内涵日益抽象化。马克思初步规定了感性世界的基本原则,和现代西方许多哲学家一样谋求超越理性逻各斯世界观念。借助现象学理论资源,我们能够理解感性逻各斯世界是一个非对象性的、动态历史性的、境域多面性和层次性圆融统一的意义世界,更是一个在不断"移步换景"的过渡综合中,内在结构随之扭动变形,整合既往意义又生发新意义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