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4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46篇
社会学   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32.
多年来围绕赵树理语言大众化问题进行了很多讨论,但离开作家早年的语言背景,这个问题很难讨论清楚。本文认为赵树理大众化语言的发生除了受到早年生活环境、早期教育的影响外,他对农民或农村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以及战争时期特殊的时代导向,对其语言风格的形成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身份认同与时代导向是赵树理大众化语言风格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3.
纵观诗史,关于元代诗歌研究尚有较大空间可资开拓,本文从华夷一体的视域观照元代诗风。蒙古、色目等少数民族士人大量登上元代诗坛,并以其独特的民族性格、特殊的政治地位影响诗歌风貌。民族诗人耿介的精神气质沉淀为尚质崇古的诗风,诗歌具有口语化倾向和民歌风调。在民族天性、时代思潮交互影响下少数民族诗人的文学思想多以古为尚,并呈现出复古开新之处。少数民族诗人的参与对元代诗风的影响在整部"中华文学史"建构中是值得深入展开的课题。  相似文献   
34.
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机器人工程专业应运而生。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作为该专业承前启后的一门专业课,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但该课程理论性强、公式多、计算复杂,学习难度较大。思维导图具有表达形象、精简、易成体系的特点,利用思维导图的这一优势,可有效解决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该文讲述了将思维导图巧妙应用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通过为其提供课前、课中和课后“三大助力”,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高质量课堂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35.
明刊插图本《西厢记》附有崔莺莺画像约20种,这些画像的作者大都题为陈居中、唐伯虎、陈洪绶等著名画家。根据画史文献,这些画家的确都曾绘制过莺莺像,但明刊插图多为冒名仿作。从文学人物到人物图像,画家们根据文本,结合自身情感需求与时代审美风尚,对崔莺莺进行了重塑.而这些图像在构图与人物造型等方面也凸显了供读者观看的视觉特点,观赏性日趋增强。  相似文献   
36.
自陶渊明《桃花源记并诗》后,"桃花源"便成为诗歌表现热点。王维、韩愈、王安石的同题桃花源诗堪称代表。由于写作目的的不同,桃源主题及表现方式皆出现重大改变,对此加以详细辨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对"桃花源"母题的发展、唐宋诗风及歌行体诗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37.
裴松之《三国志注》中将包含预言的志怪故事引入《三国志》中,是通过预言这一媒介将史书与小说沟通、结合,用文学故事之含义注释史书所述历史事件,阐发历史事件所含深义以及给人的启示,一定程度上勾画出了小说的轮廓,启发了后来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  相似文献   
3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早已迈进了Web2.0时代,新的技术催生出了新的语境,新语境又催生出大量流行的新词新语,这些流行词语主要呈现出三大特点:三音节词占据主流地位、来源多元化、格式框填。本文从这三个特点入手对流行语展开分析,旨在使人们能更清楚地认识当下的流行语言。  相似文献   
39.
当前文艺理论研究中,国家形象塑造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中国当代文艺引入国家形象构建问题,既与当前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相合拍,又是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和文艺实践不断走向自觉与成熟的标志.重视国家形象塑造的历史传统,注重历史语境的现实考索,关注形象史中的诸种误读,把握国家形象内涵与构建的动态性,构成了当代文艺实践构建国家形象的“历史性”诉求.而立足于中国当代的生存现实、文化现实和媒介现实,提供中国人自己的发现和思索,发出中国人自己的声音,当是当代文艺实践构建国家形象的“现实性”诉求.而文艺本身具有虚构和理想性质,国家形象体现或满足了不同文化背景中人们的不同文化想象,以及理想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和型塑着现实的形象,体现了当代文艺实践构建国家形象的“理想性”诉求.如果说历史之维指向的是国家形象的底蕴和厚重感,现实之维指向的是国家形象的现状和当下感,那么理想之维指向的则是国家形象的想象与期待感.当代文艺实践构建国家形象体现了历史性、现实性与理想性相统一、相融通的审美品格.失去了其中任何一维,当代文艺实践所塑造出的国家形象将是平淡、苍白和无力的.  相似文献   
40.
倪瓒身处元末,散尽家财,隐迹山水,交游甚广,以写诗、作画以自娱。倪瓒之画,不求形似,简笔率略而成,自得天真逸趣,形成简远空疏之境。倪瓒之诗,不事雕琢,遇事感兴,得乎性情之正,有冲淡萧散之风。作为画家兼诗人,倪瓒打破了画与诗两种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壁垒,实现了其诗画艺术风格的互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