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2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147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405篇
理论方法论   80篇
综合类   1448篇
社会学   32篇
统计学   5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287篇
  2010年   266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基于熵值法的东陇海产业带区域发展能力评价与建设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市区和县域为研究单元,从经济发展推动力、社会发展支撑力、资源环境承载力三个方面构建区域发展能力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进行量化分析并进行发展能力评价.从省域层面看,该区域发展能力明显弱于省平均水平;从区域内部看,发展能力差距明显,综合发展能力优势集中在东陇海产业带的双核及轴线上.在区域发展能力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区域发展能力的建设策略:整合空间结构,深化区域分工,完善基础设施,涵养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12.
全祖望在《鲒亭集》中顺应了清初统治者借宣扬忠孝节义以笼络人心的需要,巧妙地借为《明史》增补史实,对明末忠烈之士的事迹作了详细的描述,热情讴歌了抗清志士的高风亮节,其中既有其坚持民族气节的因素,也与其史家强烈的责任心相关。  相似文献   
13.
吕后的际遇使其心理发生变化。刘邦称帝前,吕后勤劳善良,支持丈夫的事业,她成为项羽阶下囚后,自卑恐惧;刘邦称帝后,她失宠嫉妒,运用才能、手段保住自己和太子的地位;惠帝继位后,她大权独揽,残酷报复对手;惠帝去世后,她个性走向极端。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西方环境伦理学中,生态中心论具有强烈的整体主义诉求,它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认为自然是一个进化发展的生态系统,具有客观性与先在性,人类只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生态系统的价值具有内在性和优先性,人类道德关怀对象应从人扩展到整个生态系统。这种整体主义的环境哲学,体现着当代哲学范式的转向:从传统的机械论自然观向现代有机论自然观的转向。一些学者对它的质疑和诘难,根源就在于没有这种哲学范式上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创新团队是建设研究型大学的中坚力量,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力量,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应用意义。为此,要适应科技创新规律,结合特色学科发展和国家需求牵引,不断探索创新团队运行和管理机制,形成稳定而和谐的创新环境,建设一批真正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团队和创新实体。  相似文献   
16.
《牡丹亭》在明清时期引起极大轰动,特别是受到了广大闺阁妇女的喜爱,从而风靡闺阁。受时代环境和性别因素的影响,明清时期女性对《牡丹亭》的接受带有卷入性理解的特点,她们以自身的心理期待和感情需求去理解剧中的人物,认同杜丽娘的行为,并以此观照自我的生存状态。在女性对《牡丹亭》的评点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和男性评点者不同的重情特点。  相似文献   
17.
河南郡是汉代农业发展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粮食日益增多,马牛羊等大牲畜饲养量增长较快。东汉时河南郡的农业经济明显超过了西汉。  相似文献   
18.
鲁迅在继承和借鉴中国近代翻译成就的基础上,取得了骄人的翻译成就。他致力于翻译外国优秀的作品以期能引进文明,改造社会,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翻译思想、翻译原则和翻译风格。  相似文献   
19.
闫晓萍 《理论界》2008,(8):227-228
制定选才策略,确保及时招聘到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合适人选,是招聘工作的核心目标。本文以胜任特征的研究为切入点,分析基于胜任特征的面试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很快找到具有核心的动机和特质的员工,有助于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提高组织绩效,使企业招聘工作更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20.
郝倖仔 《江淮论坛》2005,(5):162-166
李商隐通过撷取屈赋文句和楚辞视野表达对屈原悲剧性的理解与认同,行似折射神合与“端午·楚地”的时空交点产生的历史机缘使二人悲剧感得以贯通,但在文本书写和情意表达上又有不同,包括娱忧与饮酒文字、惯性感伤与诗歌转折结构、抑郁排遣与幻境描写、仕隐二重心态以及取象、造境、诗歌样式等方面的差异,显示出不同的悲剧形态:屈原是崇高的壮美,李商隐是哀婉的秀美。差异的成因包括地位悬殊、宗教影响、最后的结局、后人的接受态度以及生命力感的刚韧之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