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60篇
统计学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应把发展高等教育,提升高等教育能量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实行不同经济发展带的区域协调、共同发展,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在发展途径上,可采取“水流洼地”式、“借鸡下蛋”式、“杂交优势”式、“空间拓展”式等战略;采取低重心办学,即办学层次以本科为主,无论是普通高校,职业高校还是民办高校,不要追求高学历教育的发展规划,把目标定位于为第一线培养技术人才;同时专业设置以职业为本位,不以学科为本位,培养制造工艺、施工、服务型的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42.
孙雷 《社科纵横》2007,22(12):161-163
教学与科研的矛盾是每一所有科研能力的高校都面临且必须面对的问题,一般地方高校这方面的矛盾更为突出,如何辩证地看待教学与科研的对立统一,文章从二者的现状入手,分析其对立的原因,指出其相统一所需要的条件,提出二者统一的策略措施,从而实现一般地方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3.
蒋继华 《阴山学刊》2007,20(4):9-12
受哲学家叔本华的影响,王国维从审美无利害关系出发,提出"眩惑"范畴。在王国维看来,"眩惑"刺激人的欲望,使人"复归于生活之欲",违背艺术的精神与宗旨,不能使人超越功利、进达纯粹知识。对待艺术中的"眩惑"成分,要因文而异,具体看待,不可以偏概全。要从中国传统美学的雅俗之辨中,发掘其蕴藏的深层意蕴和非凡之美。在艺术和美浸淫着世俗气息的当下,更应从人的生命价值、存在意义等出发,认识到"眩惑"在满足人性发展方面的肯定性价值及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4.
通常以为违约责任中的损害赔偿范围限于财产上的利益 ,不包括精神损害赔偿 ,违约行为若造成精神损害赔偿 ,可以通过责任竞合制度解决。但责任竞合制度并不能完全补偿当事人所受到的利益损害 ,在比较法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 :在可预见性标准的限制下 ,违约损害赔偿应包括部分精神损害。  相似文献   
45.
1 7世纪 ,中日两国分别实行了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 ,两国的官方贸易完全停滞 ,但民间贸易却兴盛不衰 ,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是锁国政策与中国区域社会利益的矛盾 ,中国东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对市场的需求以及日本江户幕府对中国商船去日贸易的鼓励等。  相似文献   
46.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高等会计教育存在着诸多缺陷,必须通过有效的改革加以解决。针对我国目前高等会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着重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47.
在宫廷应制诗千篇一律、绮艳柔靡、雕琢藻饰诗风弥漫初唐诗坛之时 ,王绩以其描绘山水田园隐居生活 ,直抒个人性情的诗篇独树一帜 ,卓然独立。其上承陶渊明、阮籍 ,下开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与陈子昂、张九龄《感遇》诗之先河 ,且为五言律诗的形成、成熟与完善 ,更为唐诗的健康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48.
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指标体系由基本能力等 5项一级指标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1 3项二级指标构成。借助模糊数学的评判方法 ,可对实践能力这一复杂的、涉及多因素的事物进行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49.
理想的校园文化应该体现真正的大学精神 ,以理性与良知为支撑 ,体现现代教育和管理以人为本的思想 ,富于人文关怀。既固守传统文化的精髓 ,又具有接纳当代、放眼未来的胸怀。校园文化建设应努力克服缺憾 ,向理想靠近。  相似文献   
50.
边塞诗是唐诗中倍受赞赏的代表性诗歌 ,它从盛唐的乐观昂扬经过中唐的幽婉感伤到晚唐的悲愤哀痛 ,每个时代都表现着特定的审美风貌。历来对边塞诗的关注 ,常着眼于盛唐和中唐 ,而忽视晚唐边塞诗。本文拟通过对晚唐诗人马戴的边塞诗及其审美特质的论析 ,以反映晚唐边塞诗的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