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2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75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1.
刘应麟与梁廷枏先后著成纪传体南汉史,而旨趣不同,所著之书亦表现出不同之面貌。刘著《南汉春秋》,意在“以纤琐见长”,故所重一为“广搜”,一为“分析”。梁著《南汉书》,旨在“成一家言”,故竭力从事于整齐体例、考核异同,并别辑《南汉丛录》《金石志》《文字略》为一书,不使与纪传正文相杂。从“以纤琐见长”到“成一家之言”,反映出一种治学路径,二者皆不可或缺、各有价值,与章学诚由“记注”到“撰述”之理论设想具有相同精神内核。在“成一家之言”成为著述者普遍追求之学术环境中,刘应麟不妄作史而甘为“纤琐”之态度更为可贵。  相似文献   
312.
春秋中期,晋国发生了一场震动当时国内外政坛的变故,强卿赵氏被灭。作为族诛之祸的孑遗及以后中兴赵氏的重要人物,赵武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对象。本文依据文献典籍,对与此事件相关的赵武的一些史实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313.
"社会经济史"--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的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铁 《河北学刊》2004,24(1):170-174
经济史研究与社会史研究的结合,是近年来出现的新趋势.传统的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侧重于"国计"方面,对"民生"问题注意不够;而如果将其与社会史研究相结合,用"社会经济史"的思路进行选题和研究,不仅可以弥补这个缺陷,还能够提供观察问题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314.
谷更有 《江汉论坛》2023,(7):104-107
<正>众所周知,主要社会矛盾是影响社会变迁最主要的因素。以往学界对中国传统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常局限于阶级或阶层矛盾的范畴。黎虎先生从权力和人力掌控的视角倡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矛盾,认为中国古代史先后经历了“无君群聚”社会(太古至夏以前)、“王权众庶”社会(夏商西周至战国时期)和“皇权吏民”社会(秦至清)三个时代的新的分期法((1)),是近年来史学界关于中国社会分期问题的一个新概念,值得重视。秦至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以皇权专制为政治特征的帝制社会时期。维系帝制政权稳定的的基础是建立在“均田”基础上的小农经济。但帝制社会下皇帝用利益让渡换取对官僚的权力专制,  相似文献   
315.
关于宗教与道德的关系,不同文化派别的知识分子存在着较大的认识分歧。文化保守派认为,宗教是道德的根底,具有引人向上的意义,可以统一信仰、凝聚人心,驱动人们义无反顾于正义事业,激发国民的爱国情怀,引导世人超越现实利欲,追求崇高价值,醇化人性,提升境界。而新文化派则认为,宗教不仅与善德无涉,而且会导人向利,致人颓靡。这虽然不乏思想解放的意义,但我们也应注意到,作为灵肉统一的人,的确也需要某种宗教意义上的终极意义追求。认真梳理并有机整合二者的相关思想,对于当今的价值体系建设不无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16.
论汉代官吏七十致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前期,随着丞相终身制局面的打破,官吏退休制度逐渐进展,但退休后的待遇尚不固定,随意性很强。平帝二年诏令标志着汉代官吏退休享受俸禄制度的正式确立。东汉既循平帝致仕制度,又非完全恪守。汉代官吏退休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年龄,一般到70岁退休,皇帝选留70岁以上“有德尚壮”者;二是官秩,仅限于比二千石以上的高级官吏。《白虎通·致仕》的内容是皇帝意志在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上的反映,具有权威法典的性质。  相似文献   
317.
马克思曾经把印刷术作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之一.作为反对封建制度和为资产阶级摇旗呐喊的近代法国传媒业曾走过一段曲折的发展历史,它诞生于法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接受了启蒙思想家自由原则的启迪,在大革命中开始成长并逐渐壮大,工业革命的进行及完成促使它走向全面繁荣,二战后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及政府对大众传媒的改革,最终完成其现代化.  相似文献   
318.
以《苍颉篇》《急就篇》为代表的字书是汉代的识字课本,由国家颁布推行。简牍中字书的性质不同,载体也存在差异,尤以字书范本为异,其载体为三棱觚。汉代的识字课本主要使用群体为儿童和基层吏员。这些识字课本在提高吏员素质,增加民族意识,巩固儒家思想,影响百姓日常生活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19.
王俊才 《河北学刊》2006,26(3):118-122
明清之际学案体的成熟是中国古代学术史体例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古代史学体裁的一大创新。《圣学宗传》、《理学宗传》和《明儒学案》即为该时期学案体的趋新与定型之作。《圣学宗传》具有明显的禅学风味,系为儒学正本清源而作;《理学宗传》系师宗理学传承及学理演变,摒弃门户之争的大作;《明儒学案》则是该时期学术史讨论的总结,不仅是17世纪学案体成熟的标志,而且也是中国古代学术史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320.
《悬泉汉简(贰)》中编号为I90DXT0210(1):3的文书简是一枚出钱券,简文中漏释之字应为“文”字,指用现钱支付。简文内容为少内啬夫辅向代替厩御孟子执行送客任务的平民孟延年支付975钱的记录。其中“客五人”应是敦煌郡广至县到悬泉置劳作的庶人,975钱应为由县财政支付的本次送客任务的专项经费。此外,结合秦汉券书的使用情况及简文内容等方面信息综合判断,此枚钱券的形制应为三辨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