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2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75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国民性”一词引入中国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了,在这期间,关于国民性话语一直存在着众多争议。本文就一些国民性的基本属性做出了阐释,以期人们对其有概括的认识。  相似文献   
92.
鸟纹三戈是指大且(祖)日己戈、且(祖)日乙戈、大兄日乙戈三件青铜兵器,旧时亦称易县三勾兵。相传清末出土于保定南乡(今河北清苑),也有说出于易县或平山县的,现藏辽宁省博  相似文献   
93.
汉代社会保障内容丰富,以民为本是汉代社会保障的思想基础。汉代社会救济思想包括贫困救济和灾后补救两部分,可以细分为养恤、安辑、赈济、调粟、放贷和节约等学说。仓储后备说是依靠国家力量来储粮备荒、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存权利的思想。尊老养老不仅是汉代衡量上至将相、下至平民的伦理道德规范,而且统治者还将其上升至政治理论与实践的高度,定为一项基本国策,极力倡导全体国人执行。"调均"思想包括贫富有差和贫富有度两个方面,立论重点是防止贫富过分悬殊,只有解决好民生问题,民众才会听命于君主。早期佛教和道教中的慈善思想初具雏形,开后世宗教慈善之先河。民本思想指导下的社会保障思想与专制统治共存,属于专制思想范畴。  相似文献   
94.
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前召开的最后一次中央全会,七届二中全会对于新中国成立以后直至现在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影响都是深远的,而学界对于七届二中全会的研究也不断地走向深入,本文在努力还原七届二中全会历史原貌的基础上,总结了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并提出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95.
96.
邯郸学院所藏太行山文书中收录有十种晚清民国时期的民间识字教材——"杂字",这些杂字提供了几种新的版本,且种类丰富,几乎囊括了明清杂字的所有形式,流通地区也比较集中,主要流行于今河北地区。目前学术界对于河北地区流通杂字关注较少,这批太行山文书中的杂字书籍正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憾,不仅对研究清代民国时期河北地区的民间教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而且对研究这一时期河北地区的农业、建筑、室内装饰、饮食、服饰及出版发行状况等亦具有重要的文献资料价值。  相似文献   
97.
98.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历程、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保险是一种通过保险的商业化手段来管理农业中存在的各种风险的制度安排,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可以有效帮助政府减轻灾害补贴压力,帮助广大农民减轻农业风险的损失,在WTO框架下,是政府应对国际竞争、扶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我国的农业保险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在现阶段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要由政府提供适宜的环境,主要依靠商业保险公司的商业化运作来谋求发展。  相似文献   
99.
庆贺蔡美彪先生八十华诞"元代民族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7月26日至28日在西北师范大学和河西学院召开,来自海内外的90多名中外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元代蒙、汉、色目诸民族与多元文化;元代西部地区的治理与开发;黑城出土文书、《至正条格》等新史料与元史研究的拓展。学者们围绕着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0.
李大钊与孙中山教育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中山和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也是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他们的教育思想虽然存在某些差异,但却有着更多的共识:他们均有"科教兴国"的战略眼光,把发展国民教育提高到"国本"、"国脉"的高度;从民主平等的理念出发,均主张普及国民教育;他们重视"体、智、德"全面发展,并据此规范了教育目标;他们都主张改革旧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他们的教育理念,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