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8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本研究选取八个公民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基本涵盖了河北省18—60岁公民的代表。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法、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此次席卷全世界的金融危机对河北省公民带来的影响从心理感受、工作、生活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总体来说,此次金融危机对河北省的冲击不大;年轻人比中老年人、女性比男性受到的影响更深、更强;金融危机的影响和长久以来的民生问题交织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孔颜之乐"是宋明理学幸福观的核心问题,作为人生理想境界和价值取向,它涉及感性自然和道德理性两个方面。程朱理学将孔颜之乐归结为道德理性之乐,王学则注重孔颜之乐中的自然感性内涵,阳明后学更把"孔颜之乐"发展为重视个性自由之"乐"。针对理学和心学的分歧与对立,黄道周对孔颜之乐做了独到诠释,他以"乐性"作为人生之乐的基石,以"知性"作为实现人生幸福的途径。他认为,"孔颜之乐"是有待与无待的统一、道德理性与生活感性的统一、有我与无我的统一。黄道周理论阐释的思想旨归是整合理学与心学分歧,重建理学幸福观。  相似文献   
13.
社会历史活动(包括实践、认识、审美、评价等等)的主体,不是一经形成就永恒不变的,而是处在永无止境的发展变化之中。从历时态看,主体的形成和发展大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主体本质规定性的确立及各种属性的获得;另一方面是主体力量和能力的不断提高、主  相似文献   
14.
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我国跨世纪的发展战略,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要求全党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这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基本规律的探索,对于社会主义的建设、巩固和发展具有世界历史意义。在这种国内外形势下认真学习、思考和研究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实践”范畴的主要含义是“躬行践履”。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的道德实践;二是以道德实践为基础的社会实践。这种具有双重内涵的“实践”既是物质性活动,也是精神性活动。这一点决定了中国传统哲学实践精神的内在性品格。  相似文献   
16.
惠吉兴 《人文杂志》2004,(2):156-161
关于今古文经学之争的旨趣,一般认为是争官学地位,并归结为争博士一职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权益.本文提出,这一点并不是古文学者向今文经学发难的根本理由,维护学术思想上的大一统格局,保持经学在政治生活中的独断权威,才是今古文经学争论的实质.关于今古文经学的分歧,传统看法是两派对孔子和五经具有完全不同的认识和态度.本文认为,在尊奉孔子、崇拜五经等经学基本立场上双方并无原则分歧.文章重点从经典的字体、内容,对经典的理解及治学宗旨等四个方面对今古文经学的分歧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系统论悖论是逻辑悖论的一种特殊形态,对于系统科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等级性系统悖论(以下简称“等级悖论”)则是其中最基本的一个。本文将表明,它不仅对研究系统科学,而且对理解科学的发展本质,建立正确的科学观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等级性系统悖论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等级悖论的定义有许多种类,下述定义是苏联系统论专家B.H.萨多夫斯基给出的:  相似文献   
18.
解释学亦被译作"释义学"或"诠释学",当代解释学可以分为三个形态,即以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为代表的方法论解释学;以伽达默尔为代表的哲学解释学;是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批判解释学或深层解释学。本文分析了解释学的主要特点,重点探讨方法论解释学和哲学解释学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拜金主义和道德滑坡问题是市场越界的表现,市场越界是对道德越界的惩罚。这个问题的出现说明,亚当·斯密在西方社会转型时期指出过的市场与道德的对立,不仅长期困惑西方人,也开始困惑我们。通观人类文明结构的演进过程,以及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国际化的趋势,可以认为,市场文明与道德文明是界限分明而又内在联系的新型文明结构,这种新型文明结构是对支持市场与道德越界的形而上学先验文明结构的克服。认知理性与道德理性的对立和越界,是人类社会文明结构上的对立在主体理性上的表现,这个对立不仅困惑着东西方人的思想,也影响着市场与道德的划界。康德对先验理性结构的批判,出色完成了对主体理性的划界,使主体理性因从形而上学囚笼中解脱出来而觉醒,这觉醒的理性对医治市场与道德的越界,科学理性的独断与道德非理性之对立等现代社会病,仍不失为对症良药。  相似文献   
20.
秦汉之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所呈显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经过春秋战国道术裂变的思想激荡,重新走上整合。 春秋战国时期,王权崩溃,与之相维系的周宗法社会——政治秩序和文化——道德秩序全面瓦解,出现“礼崩乐坏”的情势。如何适应社会的转型,重构文化价值系统,为社会寻求精神支撑,为人生提供安身立命的新的所在,亟然而为当时士人面临的历史课题。于是,诸子竞起,创教立说,争讼辩难,聚徒授学。在时代激变的烽火烟尘中,哲人们叩问历史,叩问人生,叩问上苍,涌动起超越追求的思想激情,开辟了各自探询超越性存在的致思理路。他们的思想果实溶铸成古代文化发展史上最灿烂眩目的精神景致,更构成中华民族哲学意识和文化理念生成的原点,规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和原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