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17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204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331.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经济学的国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构成,其以“社会—国家”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论,提出关于国家的经济作用二重性的理论架构,确立国家对经济的共性作用与个性作用的辩证统一。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经济学的国家理论至今仍有独特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尤其对于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国家理论研究来说,其能提供重要指导和支持:第一,为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属性提供理论基础;第二,为深入考察中国式市场经济治理模式提供理论基点;第三,为探索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国家理论框架提供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332.
荀子从人性分析出发,认为人性质朴,后天修养可以改变人性,即"涂之人可以为禹".荀子认为"涂之人"成为"禹"的关键是个人主动作为,博学修德,去陋至僩,积善为德并身体力行,尊崇礼制、隆礼近师以渐染成人.荀子的人格塑造过程是从现实的人出发,即基于"日用人伦"以增进道德的社会认同,将道德主体的责任自觉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发挥礼制礼义的教化作用,以最终实现"涂之人"成为"禹"的价值目标.这对于我国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培养时代新人,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33.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立和发展,诱发并继续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生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新格局。其最根本的意义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变化和思想政治教育意识的刷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部门、组织、关系和实践等获得了全新的内涵。然而,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也潜藏着历史维度断裂和横向维度碎片化的现代性风险,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实践的分化遗留了诸多认识和研究的灰色地带,这些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在新阶段给予足够的重视和主动应对。  相似文献   
334.
30年来,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孕育、萌生、成长,其学科意识也经历了“鉴别比较”“比较研究”“跨文化对话”的更替过程。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者要通过“聚焦居间研究”“发掘文化设定”“觉悟自身实践品质”的方式深化和践履“跨文化对话”的学科意识,并在归正学科规范、正视学科地位的学科意识自觉中内在地推动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的后期发育和成熟。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在扩展、充盈并检验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研究成果的发展路径上前途光明。 高度“中国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应当在其科学化过程中经历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研究成果的检验。  相似文献   
335.
336.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前沿课题,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形成压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实质在于其所呈现出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反思和对社会现代化的积极回应的共识性的创新取向,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又身处于复杂境遇之中,呈现出在要素、结构、机制、过程上的复杂多向性。开放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风险性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和多重性思想政治教育语境,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复杂境遇。在此种境遇中,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社会建构,需要紧扣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建构的社会与教育现实,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建构方向,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建构思维,调适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建构策略,以主动精神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多重性,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337.
基于“人是目的”的价值设定而建立起的“伦理至善”第一原则让强人工智能设备的研发和应用首先遭遇道德合法性的论证难题。“有限的道德合法性”为其谋求到了一个伦理存在空间。以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LAWS)为例,“有限性”的前置条件则让关于其“道德责任代理人”的准确识别与划分成为首要问题。以道德判断能力为标准,将作为“工具”的机器和作为“具有实践智慧”的人做明确划分是准确识别LAWS责任代理人的逻辑基础。基于道德责任代理人的逻辑梳理,即使被完美道德编码的LAWS作为“非道德”的机器在应用中也可能会遭遇“不道德的人”的伦理难题。这是我们可预见且对国际关系构建和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可能产生颠覆性影响的伦理威胁。从这个角度看,谨防出现基于“技术野蛮”的“寡头恐怖主义”这一时代命题要求我们尽快对相关强人工智能设备给出一套有效的、缜密的预防性伦理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338.
社会风尚表征着特定历史阶段的时代精神,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美德善行的社会样态呈现。社会风尚包含良好的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两个维度,良好价值追求维度在实践中逐步成为社会主导的价值标准并内化为人们的行为标准,进而形成人们良好的行为方式。新时代社会风尚建设在现代化的“冲突”与“转型”中面临多重境遇,社会风尚建设亟需适应新时代的变化。从实践主体、实践对象、价值评价三个维度出发,将社会风尚建设的具体实践与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实践有机联结、相伴携行。社会风尚建设从“解构”到“建构”的实践进路选择,使得实践理性占据重要位置并使得社会风尚实现了日常化、生活化。社会风尚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内在要求,良好的社会风尚最终能导引社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33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探索与过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恢复与调整,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的完善与发展三大阶段。将“背景结构互动”范式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的制度研究,为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的制度演进逻辑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以此揭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制度演进过程的动力机制、决策机制和行动机制。展望未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立足“两个大局”,拓展全球视野;加强对现实问题的理论阐释,延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社会空间;利用制度弹性,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特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34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观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它们涉及经典作家的马克思主义观、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观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观,这些成果从不同角度对马克思主义观产生和发展的主客观条件、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观的历史和当代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观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