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17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204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我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创新和就业二者之间呈现出双重矛盾的态势。习近平在关于“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重要论述中对该问题进行了具体的阐释,提出“要处理好创新和就业的关系”的基本要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就业具有双重影响。理论与相关政策的实效证明,习近平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结构性就业关系的重要论述具有科学性,它揭示了创新与就业问题的现实矛盾正是我国新时代主要矛盾在社会发展、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中的具体体现;“以人民为中心”是它的理论特质,并且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从多角度展现了它推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2.
随着高等教育的现代转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教学体系不完善;服务体系发展不成熟;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与此同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两者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过程及师资队伍等方面也有着密切关联。因而,高校学生工作者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维度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崭新路径就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3.
鲍德里亚认为马克思在方法论上带有明显的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中心论的色彩,有着明显的黑格尔主义的根源,主要表现为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创造出一系列概念并借助于黑格尔的辩证法将其超历史化,成就了其自身的方法论帝国主义。王楠湜批评鲍德里亚在方法论上把马克思看成黑格尔主义者是误解了马克思,但这一批评因缺乏历史的宏观视野而没能切中要害。陈慧平认为鲍德里亚直指死亡与虚无的系统辩证法在方法论的彻底性上更胜马克思一筹,但其没能指出鲍德里亚方法论中所蕴含的尼采式的虚无主义根源。对鲍德里亚的方法论,只有坚持将其放在历史发展的宏观视野中才能作出较为中肯的评价。  相似文献   
94.
《新民主主义论》与毛泽东的国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国家学说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核心。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坚持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基本原则,论述了阶级和生产的社会关系是国家产生的条件;第一次从国体和政体两方面阐述了未来的国家形态,赋予其丰富的科学内涵;同时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在中国文化范式中的探索,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贡献。以《新民主主义论》为理论基础,总结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国家理论的探索与实践,形成系统、完善、科学的中国共产党的国家理论,对于中国共产党的科学执政以及整个民族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5.
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整体性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的理论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认识和理解的.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内容,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却遭受了多次被“分割”、被“肢解”和被误解的不公正待遇,然而正是这种曲折的成长历程也不断地提醒和警示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去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完整性,是我们新时期演进马克思主义、更好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6.
生态文明与马克思主义具有理论上的渊源关系,生态文明的理论背后无不渗透着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又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生态化”实践.马克思主义本身就具有“生态性”的内容,但问题是“生态性”并不等于“生态化”.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化”才能与现实的、具体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不断地完善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最终从马克思主义“生态化”的实践逻辑转向“生态化”的马克思主义自觉精神逻辑.  相似文献   
97.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视域融合”涉及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儒学复兴”不可能是政治、意识形态层面的,而只能是学术、文化层面的;“儒学复兴”也不意味着儒学将在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而是儒学与其他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一个文化的“百花园”。在理念上,不应把以儒学为主干的传统文化仅仅当作是一个补充,而是把它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相容共济地发挥其独特功能。在操作层面上,需要减少和避免假借“儒学复兴”名号的各种工具主义、功利主义的危害,构建有效的文化运行机制和文化传承载体,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98.
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与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举办、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理论自觉与文化自觉: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发展”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11月17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会议围绕着“文化自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道路”、“历史唯物主义阐释的当代语境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时代发展研究”、“理论自觉与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关怀”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等主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进一步提升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理论自觉意识,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99.
仲兵 《江海学刊》2013,(1):214-218
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考察和批判是马克思学说的根本主题,对资本主宰下的人的命运的深厚关切是马克思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一条主线。马克思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作为主体的资本与作为客体的人的地位是不对等的,资本增殖的同时却带来了人的贬值,人对物的依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现实。而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诉诸人的主体性的实现,把资本的独立性和个性变为人的独立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100.
善举不图回报的无名道德英雄其行为的价值在于秉承了革命道德的优良传统,强调了在发生大善与小善的悲剧性冲突时,集体利益至上和他人利益优先原则的历史必然性和价值合理性.然而,相对于革命等特殊时期,在和平发展的当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相对独立性更为鲜明,甚至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疏离性,因此,在继承革命道德传统的同时必须强调道德回报的理念.施善者应当不以回报为前提,但社会却不应缺少回报的机制及行动,社会唯有建立有效的道德回报机制,才能增强道德行为的动力和营造扬善抑恶的道德场域.当然,道德回报也有其条件性和功能的局限性,面对细微善行更需要道德受惠者及时的蕴含谢意的信息回馈即道德回应,以确证施善者行为的道德价值进而确保其行为的可持续性.社会的道德回报和个体的道德回应是提升道德素质进而改善社会道德风气的两大主要动力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