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29篇
综合类   59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春柳堂诗稿》因录有四首有关曹雪芹生平资料的诗而被红学研究者重视,但自20世纪50年代公布以来,围绕其真伪和作者是谁的争论一直没有平息。囿于研究资料的匮乏,至今在一些重要问题上仍未有定论,可能影响《诗稿》的红学研究价值。梳理三个“难解之疑”,对《春柳堂诗稿》隐而未见于《熙朝雅颂集》《清诗汇》等诗文集、写作年代不明、作者与刊刻者之间的祖孙关系与年龄差距的矛盾等三个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提出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52.
鲁迅小说开创的"国民性"主题在1990年代后中国小说中得到鲜明的承续,两者都典型地表现了"微观政治"中的"法西斯主义群众心理学"."微观政治"是指存在于日常生活层面的弥散化的、微观化的权力结构和控制机制."法西斯主义群众心理"兼有"国民性"和"人性"二重内涵,体现为人的心理结构中具有的法西斯主义的情感因子,具体表现为恃强凌弱、冷漠残忍、麻木不仁、缺乏爱心的兽性心理,揭示了人的行为所蕴涵的"动物性法则",它往往在"微观政治"中充当扼杀他人精神而非肉体的精神"杀戮者"角色,"法西斯主义群众心理学"主题在1990年代后小说中频繁再现表明了"改造国民性"的艰难,世纪初鲁迅孜孜以求的"改造国民性"的重任并没有完成.  相似文献   
53.
时代万启年间诗坛风云激荡,革新与模古的交锋激战正酣。作为有明一代诗学重镇的晋安诗坛也于此时再次迎来繁盛。为了纠正七子派的模仿叫嚣与公安、竟陵的空虚浮泛之诗病,以邓原岳、谢肇淛、徐熥、徐火勃、曹学佺等为核心的晋安诗人,祭出回归明初闽中十才子的大旗,并在与楚音吴风的碰撞中,在坚守的同时进行了微调。他们学习的下限开始触及中唐,在大历诗风的内核中包裹上风韵清雅的王、孟情调。同时为了增加诗歌的厚度,多为藏书家的晋安诗人特别强调学识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并由此带来了对宋元诗人诗作较为开放的态度。  相似文献   
54.
55.
李泽厚的晚期美学思想发生了转向,在美学理论方面,他由早期的“自然人化”和“工具本体”转向了晚期的“人的自然化”和“情本体”;在思想史研究方面,李泽厚则提出了“实用理性”、“乐感文化”、“巫史传统”与“儒道互补”等充分体现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精髓的重要范畴,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然而,以杨春时为代表的后实践美学阵营依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李泽厚晚期美学思想的矛盾性与缺陷性,从而引发了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间的论争,这便是继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学热”浪潮之后掀起的第三次美学论争.李泽厚的美学思想体系在中国第三次美学论争中趋于成熟与完善,同时,这场美学论争也促进了中国美学学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6.
晚明东海文明开始进入一个发展的快车道,但是前贤多从历史、经济、地理等方面论述此时所取得的成就。与此同时,在闽人笔下东海呈现出不同的文学样貌。独特的海神崇拜塑造了众多海神形象,在闽人笔下海神不仅是个人生命财产的保护神,更被赋予充满温情的人性之美。除此之外,国防文学题材第一次以海战的形式进入文学视野,《闽海赠言》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国防文学集。此时海上丝绸之路的重新扬帆,使得闽人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些都在闽人笔下有着丰富的呈现。  相似文献   
57.
传媒作为诠释的世界——主体间性语境中的传媒文化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传播的本体论研究,应该摒弃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以现代的意义论取代传统的实体论,从根本上变换问题的提问方式,将"传播是什么"的形而上追问,真正转化为"传播的存在方式"的历时探勘。传播是解释中的传播,解释是传播中的解释,文本意义的主体间性建构是二者共同的哲学本体论基础。  相似文献   
58.
为了回应后学的"理论终结说"与"戏剧衰退论",伊瑟尔在文学人类学视阈下,重述虚构与想象在文本游戏中的相互作用,并且绘制其历史流变的美学图谱,进而搭建主体间性交往诗学的理论框架。伊瑟尔藉由转换问题的提问方式,达到如下双重目的:一是阐释早期接受美学所遗存之"何为戏剧"与"戏剧何为"的不解之问,二是呈现公共观演空间中身心一体的戏剧交往。  相似文献   
59.
文白异读是从词汇输入开始的,是词汇输入引起了词汇的替换,最后导致文白两种语音的出现。文化融合、文化扩散是现在汉语方言文白异读区域分布不均的原因。  相似文献   
60.
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内地学界关于梨园戏的论述得益于戏曲史料的完善以及问题意识的明确,不仅成果丰硕而且日渐成熟,传统地方剧种的研究版图得以重绘.当下的研究范式主要有本体研究和跨学科整合研究;前者聚焦于梨园戏的基本艺术规律和美学特征,而后者则以文化研究的视阈切入其间,从而具有开放性、公共性、未完成性的特点,显示出跨界的学术想像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