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55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木书业"即雕版印刷业.民国时期.由于成都有雕版印刷的传统,加之社会对雕版印刷书籍的需求,以及雕版印刷比机械印刷成本低廉、简便灵活等原因,使成都的"木书业"久盛不衰,在当地印刷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成都"木书业"虽然数量遥遥领先,但多系资金薄弱的小型店,抗拒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成都"木书业"出版了内容包罗万象的各种书籍,为便利民众生活.保存古籍,传播四川的近代文化.支持私塾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2.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多元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明显加快,传统节日的习俗被淡化甚至被遗忘,洋节日的输入和日益受到追捧、节日的物化现象泛滥等,使得人们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如何才能吸引广大民众积极参与传统节日?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节日的文化  相似文献   
33.
作为国内影视旅游的龙头企业,横店影视城具有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但同时,横店影视城在旅游产品开发和营销方式等方面也存在着不足。通过对横店影视城发展环境进行SWOT分析,本文提出横店影视旅游的战略目标定位,并从产业链建设、旅游产品开发、营销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企业应采取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4.
爱琴文明与古埃及之间交往密切,堪称东西文化交流的源头。适宜的地理环境和两者对对方资源的需求是两者交往的客、主观条件。两者之间主要是商业、贸易往来,辅以外交、军事往来。两个文明之间的交往具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不同历史时期两者交往的方式不同;交往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爱琴文明;在交往中,埃及文明占据主导地位,但交往是在和平的环境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35.
在《新唐书》的《志》中,唐玄宗夏季幸骊山为杨贵妃庆生辰和唐朝全国共有26座关的说法,都不符合历史实际。前者误信了唐人小说、诗歌的说法,而未考察唐玄宗幸骊山的具体时间;后者把一个阶段设置官吏的关津的统计数字误作整个唐代恒长不变的数字。其实,《新唐书》的作者修志时,只要与该书其他相关记载统筹对勘,即可避免这两则错误。  相似文献   
36.
毛阳光 《唐都学刊》2006,22(6):13-18
中国的灾害奏报与监察在经历了秦汉魏晋的发展之后,在唐代已经基本成熟,灾情的申报,官员的检覆、监察都已形成了固定的程序,在救灾中得到了执行,并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唐代的报灾制度中一直存在着救灾与中央财政控制之间的矛盾,唐政府一直在为提高受灾地方政府应对灾害的主动性和效率而努力。唐代的报灾与灾情监察制度为宋元明清救灾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7.
从2000年"文化产业"的概念正式进入我国宏观决策系统到2010年文化产业被确定为"支柱型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识。结合河南"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未来洛阳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应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树立新思路、制定新规划、采取新措施,进而确保在新经济平台上的竞争优势和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8.
国际化旅游城市理论和实证研究仍处于一个相对滞后的状态,并不能适应国际化旅游城市建设的快速增长,很有必要把此作为一个专门方向进行系统的研究。归纳总结出了国际化旅游城市的内涵,认为国际化旅游城市应具备“三大条件、五大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洛阳城市建设经验提出国际化旅游城市的建设是有规律可循的,其建设的一般路径为:“3W+2BC+2KC”。  相似文献   
39.
"以罚代葬"是农村殡葬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较为普遍的变通行为,然而学界对其出现的归因,却论述得过于简单。事实上,"以罚代葬"这种变通行为的产生既不是基层政府的先验政策设计,也不完全是由村民的愚昧落后所引发。它并不是一个单方面决定的事情,而是一种双方在既有的社会结构中博弈互动的不期然后果。  相似文献   
40.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自问世以来,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近三十年来海外学者(尤其是欧美和日本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范围主要围绕着《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地点、创作时间、画卷主题内容、绘画技法以及研究方法等几个方面。研究者因学术背景不同、学养有别以及该图传世文献的阙如,得出的结论难免存在分歧。尽管如此,海外《清明上河图》的研究为国内的学者提供了一些新思路和方法论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